升学知识网

扫描二维码在手机上浏览

“和圣后裔”柳森林:历史长河中拾起文刀碎片

 

齐鲁网·闪电新闻12月16日讯  一把色泽温润、材质精良的文房刀具,可用于裁纸、翻书页,也可作观赏或收藏,这件称作“文房第五宝”的宝贝,就是“和圣文刀”。作为“和圣文刀”的第七代传承人,柳森林自小跟随祖父学手艺,他说,文刀是险些失传的文房瑰宝,理应重回书画艺术殿堂。于是,柳森林在探索创新中传承与发扬。

“文房不藏钢刃”一把文刀知千秋历史

想必爱书之人都听过毛边书,就是那种除了书脊三面未切边的书,页页相连,读时需要读者亲自裁开。这时候,一把文刀就能裁出书中流淌着的时光,翘首以待,让读书人把书中字句细细品,慢慢赏。手持一把和圣文刀,能读华夏千年文化。

在柳森林的记忆中,祖父柳谓清是个相当讲究的文人,既能习得一手好字,又能作得一手好诗,而且对文房瑰宝颇有研究。每次祖父写字看书时需要裁纸,都会用一把骨质文刀裁纸,纸质毛边朴拙,呈现出书籍别有的原生态之美。“爷爷从来不用钢刀裁纸,我就好奇他为什么要用不快的刀裁纸,他总是笑呵呵地回我‘文房不藏钢刃’。”

8岁那年,柳森林就跟着爷爷学手艺,当时年幼的他并不能全然理解祖父的这句话。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长,在祖父的耳濡目染下,柳森林逐渐掌握了制作文刀的技法手艺,也慢慢明白了文刀深藏的文化内涵,以及那句 “文房不藏钢刃,有息戈兴文之意。”

“和圣文刀”始于春秋战国时期的“和圣”柳下惠,柳下惠品行端正,是我国从事私塾教育的先驱代表,至圣孔子称贤,亚圣孟子尊之为“圣之和者也”,故而为后世尊称为“和圣”。柳下惠自幼好学,其父管理宫殿与城市建设,他就用建筑所剩的边角料做成刀铲送给乡人用,并在刀铲上刻字告诫乡邻不得伤人,乡人便将刻有文字的道具称为“文刀”。

当年齐国兴兵伐鲁,柳下惠智退齐师,化干戈为玉帛,免百姓于水火,故此“和圣文刀”有息戈兴文之意,也就是柳森林祖父所言:“文房不存钢刃,藏止戈息武之意蕴;文人材质以木,含天人合之大道。”后来,秦始皇焚书坑儒,家族相传的柳下惠毕生巨著付之一炬,只有文刀传世之说。如今,文刀被济南市非遗中心所挖掘才得以面世,在“和圣文刀”第七代传人柳森林的努力下,让失传的文房瑰宝重回书画艺术殿堂。

融入微雕、铸造和镶嵌 一路创新传承文房雅趣

要让传统文化得以传世,就要与时俱进,懂得创新。柳森林精心研究文刀制作技艺三十余年,在祖先传承的基础之上,结合现代人的审美和需求,把文刀融入微雕、铸造、镶嵌等多门艺术门类,还巧用古文字、京剧脸谱、儒释道文化等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元素,把过去品种单一、款式单调的文刀发展为样式新颖、繁复多样的文玩重器。

“野生鹿角做的刀柄,牦牛角做的刀刃,中间再用传统工艺相邻,这是就制成了。”别看只是一把小小文刀,可是倾注了柳森林的大量心血。据柳森林介绍,一把文刀的制作,简单的需要经过26道工序,复杂的30多道工序不止。“我爷爷教给我的那些文刀都比较单一,比如整个的红木、整个的竹子或者整个的骨头,是整根的。到了我这一代,我又把骨头或者红木的柄,有机结合起来,加入了镶嵌的工艺,包括其他的一些螺钿镶嵌、错金、银漆器,比以前的款式要丰富多了,文化内涵也多了。”

为了找到更为多样的原材料,柳森林走遍大江南北,将兽角、牦牛骨、泰山墨玉、紫檀柳、蛇纹木等用于文刀的选材,刀柄和刀刃选用不同材质,经过下样、挫口、抛光等纯手工打磨的古法制作流程,制成品味雅然的“和圣文刀”。

“文化是有温度的”走社区 进校园 代代传承

文刀越做越出色,来找柳森林定制文刀的文人画家和厂家越来越多,纯手工制作便无法再满足供应。柳森林想到了数控机床。“这里面出现了一个问题,数控机床出来的,基本上几百件几千件都是一模一样的。没有文化,它就是一个器物,它没有温度,文化是有温度的。我宁肯慢慢坚守手艺,所以说我有了手工数控机床,我也闲置了。”

于柳森林而言,“和圣文刀”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载体,其风骨和质地蕴含着古人的智慧,讲述着“和”的思想。2017年,“和圣文刀”被列入济南市非遗名录,让柳森林更坚定了传承先祖工艺、弘扬传统文化的决心。

“这门手艺是祖传下来的,不可能让我这一代把它丢掉。通过非遗保护中心,我们手艺人进社区进校园,让更多的市民和学生了解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这个也极大促进了受益人与社会的一个沟通和交流,也是一个传承。”

对于和圣文刀的传承和发展,柳森林表示,传承难是摆在我们面前最大的一个难题。“我有一个女儿,还有一个比较优秀的女婿,把我的制作技艺要传承给他们,他们现在也是积极用工作的业余时间来加入到我的传承工作当中来。这让我看到和圣文刀下一步发展,看到了希望。”

如今,越来越多的学员加入到传承非遗的队伍中来,下一步,柳森林也准备着手建设一座和圣文刀博物馆,把祖传的、收藏的和制作的这些文刀放到博物馆里面,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了解文房用品,了解和圣文刀。

闪电新闻记者 王峣 于娇  报道

赞 0
分享海报
版权声明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文章地址:升学知识网 » “和圣后裔”柳森林:历史长河中拾起文刀碎片
图片正在生成中,请稍后...

周五

09/19

“和圣后裔”柳森林:历史长河中拾起文刀碎片

  齐鲁网·闪电新闻12月16日讯  一把色泽温润、材质精良的文房刀具,可用于裁纸、翻书页,也可作观赏或收藏,这件称作“文房第五宝”的宝贝,就是“和圣文刀”。作为“和圣文刀”的第七代传承人,柳森林自小跟随祖父学手艺,他说,文刀是险些失传的文房瑰宝,理应重回书画艺术殿堂。于是,柳森林在探索创新中传承与发扬。 “文房不藏钢刃”一把文刀知千秋历史 想必爱书之人都听过毛边书,

登录

记住我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