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温小娟 通讯员 王永
11月8日下午,郑州市航空港区张堂村文化广场成了欢乐的海洋!由郑州市豫剧院带来的豫剧《单娘》在此精彩上演,吸引了附近村子村民携老扶幼前来观看。至此,被列入2019年郑州市重点民生实事之一的郑州市“舞台艺术进乡村、进社区”1200场演出目标圆满完成,共覆盖全市近400个行政村、社区,累计达200余万群众观看演出。
当天下午,在张堂村文化广场,周围村子的村民们早早都来了。他们骑着电三轮,拿着小板凳汇集在一起,翘首以盼期待着郑州市豫剧演员们的到来。“俺姐俩骑电动车带着爹娘专门跑十几里路来这儿看戏。郑州市豫剧院的演员们水平高,唱的也特别好,真好看。”村民单金梅告诉记者。
此次,郑州市豫剧院带来的豫剧《单娘》讲述了明代中期,贤惠善良的农妇单娘带着儿子春显嫁给了在外经商的张廷玉后,通过真诚、真心的对待张廷玉儿子金瀚,逐渐化解了其抵触情绪……该剧目情节紧凑,人物鲜活,向观众提出了“父母怎把儿女养,敬望诸君细思量”的深刻命题。
《单娘》不但是该院经典保留剧目,同时还由国家一级演员张海龙担任主演。为给村民们奉上最好的演出,演员们做足了准备。张海龙说,今年以来,他参加了几十场“舞台艺术进乡村、进社区”活动演出,虽然演出条件比较艰苦,但大家克服重重困难认真演好每一场戏,给群众带来美好的文化惠民大餐。
据了解,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是我市聚焦文化民生、提升市民群众文化获得感、幸福感的重要举措。自2011年起,“舞台艺术进乡村、进社区”活动连年被市政府列为重点民生实事。活动坚持“政府购买、院团演出、群众受惠”的原则,组织郑州市豫剧院、郑州市曲剧团、郑州歌舞剧院等市、县两级10家文艺院团深入到乡村、社区演出,为基层群众送去精彩的文艺节目,受到群众欢迎。接受记者采访时,郑州市豫剧院院长高新军说,文化下乡演出得到了广大社区居民,尤其是农村村民的喜爱,下一步,我们将拿出更好的作品,把精彩好戏曲艺术送到更多乡村和社区。
今年,郑州市的文化惠民演出活动可谓好戏连台。元旦、春节“两节”期间,郑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举办了“新年音乐会”、16场的“情暖新春”戏曲专场演出;从4月份开始,1200场的“舞台艺术进乡村、进社区”活动从年头演到年尾;从6月份开始,精品剧目演出季接连上演了京剧《秦香莲》、黄梅戏《天仙配》《女驸马》、舞剧《丝路花雨》、昆曲《牡丹亭》等十几台经典剧目;十月份,“传统文化进校园”启动,56场戏曲辅导讲座、折子戏、非遗项目展示,从孩子抓起,推动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发展。此外,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还组织开展省“舞台艺术送基层”、省市“中原文化大舞台”、周末剧场等惠民演出活动,全年达到2000多场次。不断丰富的演出种类、表演形式,让群众的文化“餐桌”越来越大,越来越丰盛。
郑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宋建国说,今年“舞台艺术进乡村、进社区”活动从以前的每年1000场增至1200场,演出重点向贫困、偏远地区群众倾斜,活动坚持与扶贫攻坚工作相结合,优先安排到贫困村演出,原则上保证所有的贫困村和派驻第一书记的行政村全覆盖。让村民们在"家门口"就能看到专业院团的精彩大戏,进一步增强了大家脱贫攻坚的信心和决心。
编辑:王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