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蒙传文言文翻译
推荐度:
相关推荐
吕蒙传文言文翻译
在学习中,大家都背过文言文吧?文言文就是白话文的提炼跟升华。为了让更多人学习到文言文的精华,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吕蒙传文言文翻译,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原文
吕蒙字子明,汝南富陂人也。少南渡,依姊夫邓当。当为孙策将,数讨山越。蒙年十五六,窃随当击贼,当顾见大惊,呵叱不能禁止。归以告蒙母,母恚欲罚之,蒙曰:“贫贱难可居,脱误有功,富贵可致。旦不探虎穴,安得虎子?”母哀而舍之。
鲁肃代周瑜,过蒙屯下。肃意尚轻蒙,或说肃曰:“吕将军功名日显,不可以故意待也,君宜顾之。”遂往诣蒙。酒酣,蒙问肃曰:“君受重任,与关羽为邻,将何计略以备不虞?”肃造次应曰:“临时施宜。”蒙曰:“今东西虽为一家,而关羽实熊虎也,计安可不豫定?”因为肃画五策。肃于是越席就之,拊其背曰:“吕子明,吾不知卿才略所及乃至于此也。”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时蒙与成当、宋定、徐顾屯次比近,三将死,子弟幼弱,权悉以兵并蒙。蒙固辞,陈启顾等皆勤劳国事,子弟虽小,不可废也。书三上,权乃听。蒙于是又为择师使辅导之其操心率如此。
二、注释
1、偷:偷偷地。
2、数:多次。
3、顾:拜访。
4、虽然如此
5、余:意料,预料。
6、往,到
7、造次:鲁莽,轻率。
8、近,近。
9、抚摩。
三、翻译
吕蒙字子明,祖籍汝南富陂。年少时去南方,依附姐夫邓当。邓当是孙策手下的将领,多次参加讨伐少数民族政权山越的战斗。吕蒙十五六岁时,偷偷跟随邓当参加战斗,邓当发现以后大吃一惊,大声指责吕蒙,让他回去,吕蒙不答应。回去后,邓当向吕蒙的母亲告状,吕蒙的母亲很生气,要惩罚吕蒙,吕蒙说:“不到老虎洞中去,怎会捉到小老虎呢?”母亲悲伤无奈地认同了吕蒙。
鲁肃临时代理周瑜的事务时,入驻吕蒙的屯兵之处。当时鲁肃还是轻视吕蒙的,有人对鲁肃说:“吕蒙将军的功名一天天显扬,不可以用原来的态度对待他,您应该去看望他。”鲁肃随即去拜访吕蒙。酒到酣处,吕蒙问鲁肃:“您担负重任以抵御关羽方面军,打算用什么方法应付突然发生的袭击?”鲁肃轻慢地说:“临时想办法就行。”
吕蒙说:“现在东吴和西蜀是暂时的,关羽毕竟对我们有威胁,怎能不提早做好应对的打算呢?”于是就这个问题,为鲁肃想了五种应对的方法。鲁肃又佩服又感激,从饭桌上跨过去,坐在吕蒙旁边,手抚着吕蒙的背,亲切地说:“吕蒙,我不知道你的才能策略竟然到了如此的境地!”后拜访了吕蒙的母亲,与吕蒙拜为朋友后离开。
当时吕蒙屯军与成当、宋定、徐顾非常的靠近。这三位将军战死后,他们的儿子都还很小。孙权想把这三人的军兵,全都给吕蒙。可是吕蒙坚决的辞让,说这三位将军勤劳国事,为国家战死,国家还是不应该为了暂时的利益而忘记这些孤儿。接连上书三次,孙权才同意这一做法。吕蒙又找到了几位老师,让他们辅导这些孩子,他对国家、朋友的操心大概都是这个样子。
三、人物简介
周瑜
东汉末年东吴名将,因其相貌英俊而有“周郎”之称。周瑜精通军事,又精于音律,江东向来有“曲有误,周郎顾”之语。公元208年,孙、刘联军在周瑜的指挥下,于赤壁以火攻击败曹操的军队,此战也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础。公元210年,周瑜因病去世,年仅36岁。当年赤壁之战的地方,人们为了纪念周瑜,将赤壁成为周郎赤壁,相传在三国赤壁古战场中矶头崖上的赤壁二字为当年周瑜所书。
鲁肃
鲁肃(172-217),字子敬,汉族,临淮东城(今安徽定远)人,中国东汉末年东吴的著名军事统帅。他曾为孙权提出鼎足江东的战略规划,因此得到孙权的赏识,于周瑜死后代替周瑜领兵,守陆口。此后鲁肃为索取荆州而邀荆州守将关羽相见,然而却无功而返。建安二十二年(217),鲁肃去世,享年46岁,孙权亲自为鲁肃发丧,诸葛亮也为其发哀。
吕蒙
吕蒙(178-220年,一说为180-220年,另有180—221年的说法),字子明,汝南富陂(今安徽阜南吕家岗)人。汉末三国吴国名将。历任官职:别部司马、平北都
尉(广德长)、横野中郎将、偏将军(寻阳令)、庐江太守、汉昌太守、南郡太守(孱陵侯)。少年时依附姊夫邓当,随孙策为将。以胆气称,累封别部司马。孙权统事后,渐受重用,从破黄祖作先登,封横野中郎将。从围曹仁于南郡,并于濡须数御曹军,屡献奇计,累功拜庐江太守。在军旅之时,在孙权的劝说下发愤读书,深为孙权、鲁肃所依赖。后进占荆南三郡,计擒郝普,于合淝战奋勇抵抗魏军追袭,以功除左护军、虎威将军。又后上代鲁肃守陆口,设计袭取荆州,击败蜀汉名将关羽,拜南郡太守,封孱陵侯,受勋殊隆。然而“蒙疾发”《三国志·吴书·吕蒙传》,(后世人或猜测建安二十四年发生瘟疫,因史载吕蒙、孙皎、蒋钦死于同年,或猜测是吕蒙年轻时在战场上吃苦受累导致积劳成疾),不治而薨,享年四十二岁。
关羽
(约160或162-220年),字云长(本字长生),河东解县(今山西运城)人。东汉末年的名将。刘备起兵时,关羽跟随刘备,忠心不二,深受刘备信任。刘备、诸葛亮等入蜀,关羽镇守荆州,刘备夺取汉中后,关羽乘势北伐曹魏,曾围襄樊、擒于禁、斩庞德、威震华夏,中原震动,但是东吴偷袭荆州,关羽兵败被害。关羽去世后,逐渐被神化,被民间尊为“关公”;历代朝廷多有褒封,清代奉为“忠义神武灵佑仁勇威显关圣大帝”,崇为“武圣”,与“文圣” 孔子齐名。《三国演义》尊其为“五虎上将”之首,毛宗岗称其为“《演义》三绝”之“义绝”。
吕蒙,字子明,汝南富陂人,三国时东吴名将。少年时依附姊夫邓当,追随孙策为将。他以胆气称,累封别部司马。孙权后,渐受重用,从破黄祖作先登,封横野中郎将。从围曹仁于南郡,并于濡须数御曹军,屡献奇计,累功拜庐江太守。在军旅之时,亦发愤读书,深为孙权、鲁肃所倚赖。后进占荆南三郡,计擒郝普,于合淝战奋勇抵抗魏军追袭,以功除左护军、虎威。又后上代鲁肃守陆口,设计袭取荆州,击败蜀汉名将关羽,拜南郡太守,封孱陵侯,受勋殊隆。然而旋即得病,不治而薨,享年四十二岁。
初不习文,受孙权之劝,多读史书、兵书,学识英博,鲁肃称其学识英博,非复吴下阿蒙。鲁肃卒,代领其军,袭破蜀将关羽,占领荆州。不久病死。
孙权与陆逊论周瑜、鲁肃及蒙曰:子明少时,孤谓不辞剧(剧,艰难、困苦)易,果敢有胆而已;及身长大,学问开益,筹略奇至,可以次于公瑾,但言议英发不及之耳。图取关羽,胜于子敬。
三国历史人物吕蒙生平经历
年少轻狂
吕蒙少年从家乡南渡,往江南依附姊夫邓当。邓当是孙策部下,曾数次讨伐山越。吕蒙时年十六岁,常偷偷跟随邓当出征讨伐贼众。邓当发现时吃了一惊,但无论邓当如何苛责,也阻止不了吕蒙。邓当将此事告诉吕蒙母亲,蒙母大怒,要将吕蒙处罚,吕蒙表示自己只是希望上进脱贫,才敢于冒险[2][3],蒙母被其言所感动,因而不忍处罚吕蒙。其时邓当手下一名吏员认为吕蒙年纪幼小,因而十分轻视他[4],后来又出言羞辱他。吕蒙大怒,拔刀杀了这名吏员,避罪出走,潜逃到同县的郑长家里。后来吕蒙往校尉袁雄处自首,袁雄代其向上级求情;孙策便召见吕蒙,对其称奇不已,于是赦免其罪,并将吕蒙安排为左右随从。几年后,邓当逝世,张昭举荐吕蒙代领邓当职务,于是吕蒙被拜为别部司马。
200年,孙策遇刺身亡,得年26岁。其弟孙权接掌大权,想要重新编排军队,将小部队裁并到其他部队之中,矛头指向那些统兵较少、地位低微的年轻将领。吕蒙自知如果自己的部队遭到兼并的话,自己将来更难取得成就,于是想办法赊贷筹集物资,让士兵穿上深红色制服与绑腿布,并加紧操练士兵。孙权检阅时,吕蒙兵马陈列赫然,兵人练习,孙权见后,认为他治军有方,不但没有削减其部队,反而为吕蒙增加兵员。
冲锋陷阵
204年,孙权讨伐江夏太守黄祖,击破黄祖水军,但因中途获悉丹阳、豫章、庐陵三郡的山越少数民族作乱,因此收兵班师,吕蒙亦随军中。到达豫章(今江西南昌,孙权命征虏吕范平定鄱阳(今江西鄱阳东北),荡寇程普进击乐安(今江西德兴东北),建昌都尉太史慈抚治海昏(今江西永修东),同时,令吕蒙与别部司马黄盖、韩当、周泰等率兵镇守险要,担任山越最为活跃地区的县令或。吕蒙与诸将遵照孙权的部署,各自以武力平定了于各地起事的山越族人。吕蒙因功被任命为平北都尉,兼任广德长。
208年,孙权采纳甘宁建议,再次发兵进攻夏口(今湖北武汉境),吕蒙随军出征。黄祖下令用艨艟战舰封锁沔口(汉水入长江口),用大绳系著巨石为锥以固定舰只,舰上更有千余人用弓弩射向孙权军,封锁孙军的前进路线,令孙权军进攻受阻。孙权命偏董袭、司马凌统各率百人敢死队,身穿重铠,乘大船突进到艨艟舰旁,董袭挥刀砍断大绳,黄祖军战舰顺水飘流,孙权军便溯流进兵。黄祖见孙权兵来,急派水军都督陈就率兵反击,吕蒙统率前锋部队,身先战阵,亲自斩杀陈就。孙军乘胜水陆并进,包围夏口城。孙权督军猛攻,攻克其城。黄祖只身逃窜,被孙权军中的骑兵冯则所斩杀。此战,孙权大获全胜,一举歼灭宿敌黄祖,占领江夏地区。战后论功,孙权认为战事能取得胜利,关键是因为吕蒙能斩杀敌军都督陈就[7],因此任命吕蒙为横野中郎将[8],并赐钱千万。
见状明判
同年,吕蒙还跟随周瑜、程普等人在赤壁大破曹操,曹操引军北归,留曹仁等驻守江陵(今湖北江陵)。孙权命周瑜、程普统兵数万,与曹仁隔江相持。时益州将领袭肃率军投诚,周瑜上表,请孙权把袭肃所部拨给吕蒙管辖。吕蒙却有不同的见解。他从全域考虑,认为周瑜的意见欠妥。他极力称扬袭肃有胆识,有才能,并说袭肃向慕教化远道前来投诚,只该增加他的兵力,而不该褫夺他的兵权。[9]孙权觉得吕蒙说得有理,便依照他的意思,归还了袭肃的部队。不久,周瑜欲夺取江陵,先派甘宁袭取上游的夷陵城(今湖北宜昌),对江陵形成侧背威胁。曹仁便分兵围攻甘宁,欲夺回夷陵,甘宁被围攻,唯有向周瑜求援。诸将担心目前军中兵少,如救援夷陵,则造成江陵空虚。吕蒙向周瑜举荐以凌统暂摄主军,自己陪同周瑜往救甘宁。[10]接着又献策,劝周瑜派三百人用木柴把本来险峻的山路截断,当敌人逃跑时,遇障难行只能弃马逃命,我方就可获得他们的马匹。周瑜采纳了他的建议,亲率主力驰援夷陵,大破曹军于夷陵城下,所杀过半。曹军乘夜逃走,途经木柴堵塞的险路,无奈之下骑马者皆弃马步行。周瑜、吕蒙驱兵追赶截击,获得战马300匹,军威大振。随即回师渡江,进军北岸,构筑营垒,向江陵发起进攻。此时,孙权为策应周瑜攻势,派兵包围合肥(今安徽合肥)。曹仁由于孤军无援,在近一年的交战中屡战失利,损失严重,遂被迫放弃江陵城,退往荆州(今湖北襄樊)。周瑜占领江陵,被孙权任命为南郡太守,控制了长江中游地带。吕蒙因功被任命为偏,兼任寻阳令。[11]
后发制人
后来曹操派庐江人谢奇任蔪春典农,驻扎在皖城的田乡,屡次侵扰边境。吕蒙派人诱使投降,谢奇不从,吕蒙就寻其破绽发动袭击,谢奇退缩,部下扶老携幼,纷纷投降。213年,曹操亲率10万大军进攻孙权,进至濡须口(今安徽无为东南),攻破孙权军江西营寨,俘虏都督公孙阳。吕蒙随孙权统领7万部众抗御曹操,期间吕蒙多次献奇计,均有效验,还劝孙权在夹水口建立船坞。此役中,吕蒙致力于防范敌兵,精到细密。后来曹操遥望孙权的军队,见其阵容威严,布防严密,于是不敢轻易冒进。适值长江春汛将至,孙权写信劝曹操尽速撤兵,曹操也审时度势,主动撤军而回。[12]
转战皖城
214年,曹操临退军时,任命朱光为庐江太守,屯军皖城,大开稻田,又令人招诱鄱阳地方的贼帅,让他们充当内应。吕蒙知道这个情况后,提醒孙权要及早攻占皖城。[13]孙权采纳吕蒙意见,亲征皖城,并在军中引见诸将,求问计策。诸将皆劝孙权堆造土山,添制攻城械具,吕蒙独具异见,认为当时形势利在速战,不宜迁延时间。[14]会议后,孙权决定采用其计,吕蒙举荐甘宁为升城督,在前线督攻,吕蒙则以精锐军队为后继。吴军在早上发动进攻,吕蒙手执鼓槌,亲自擂鼓,士卒均雀跃奋进,于中午时段便攻破敌城。从合肥出发的张辽援军兵至夹石,知道皖城已失,大惊而退。孙权大大嘉奖吕蒙的功勋,并认为此战中吕蒙的功劳最大,甘宁为其次[15],于是拜吕蒙为庐江太守,将此战所得的人马尽分与吕蒙,又另赐寻阳屯田军六百人,官属三十人。
吕蒙获赏赐后,返回寻阳。此时庐陵一带有贼兵作乱,留守诸将数次进击都不能擒贼。孙权便说:凶猛的鸷鸟纵使有百只,也不如一只大雕。(同语亦见于孔融〈荐祢衡表〉:鸷鸟累百,不如一鹗,使衡立朝,必有可观。)[16]于是命令吕蒙讨伐贼兵。吕蒙兵至庐陵,擒杀首恶,余下的全部释放,让他们当平民。
计擒郝普
214年,刘备任命关羽镇守荆州全土,孙权便派遣吕蒙都督鲜于丹、徐忠、孙规等二万兵西取长沙、零陵、桂阳三郡。[17]吕蒙向三郡致书劝降,长沙、桂阳二郡望风归服,惟独零陵太守郝普守城不肯降。吕蒙安顿好长沙的防务后前往零陵,经过酃县时遇到南阳人邓玄之。邓玄之是郝普的旧识,吕蒙便打算透过邓玄之劝诱郝普。
此时,刘备得知孙权有意夺取荆南之地,便亲自来到公安,命关羽带领三万兵至益阳争夺三郡。孙权当时正在陆口,节度众军,他一方面使鲁肃带领万人屯于巴丘,以拒关羽;另一方面发书传召吕蒙,令吕蒙舍弃收取零陵,迅速回军协助鲁肃对付关羽。
【吕蒙传文言文翻译】相关文章:
吕蒙传文言文翻译03-27
吕蒙传文言文03-29
吕蒙传文言文4篇03-30
《孙权喻吕蒙读书》文言文及注释08-19
《孙权喻吕蒙读书》文言文及注释01-27
《吕蒙正不计人过》文言文阅读07-11
《吕蒙正不记人过》原文及翻译08-12
吕某刺虎文言文翻译04-19
吕蒙白衣渡江0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