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学知识网

扫描二维码在手机上浏览

《夜上受降城闻笛》李益唐诗鉴赏(夜上受降城闻笛唐李益的诗)介绍与资料详情

  相关推荐

  《夜上受降城闻笛》李益唐诗鉴赏

  《夜上受降城闻笛》是唐代诗人李益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最大的特点是蕴藉含蓄,将所要抒发的感情蕴涵在对景物和情态的描写之中。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夜上受降城闻笛》李益唐诗鉴赏。

  夜上受降城闻笛

  李益

  回乐烽前沙似雪。

  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

  一夜征人尽望乡。

  鉴赏

  这首诗是李益颇具代表性的边塞诗。

  受降城是唐高宗时朔方总管张仁愿为抵御突厥的入侵而建筑的。有东、西、中三城。中城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西,东城在今托克托县南,西城在今杭锦后旗乌加河北岸。这里指的是西城。

  诗写戍边将士的思乡之情。开头二句描写边塞荒寒夜景。

  在一个深秋的夜晚,诗人乘着月色,登上城楼,举目四望,只见辽阔的沙漠和耸立的烽火台,笼罩在寒冷的月光中。沙漠如雪一般银白,城外地上也好象铺满了白霜,景色荒寒,令人感到冷森森的。这两句诗人抓住“沙似雪”和“月如霜”的边塞的特有景色,渲染环境的荒寒,形象鲜明、确切。

  末二句写闻笛兴愁。

  征人久戍边地,本来就很寂寞,今夜在深秋月下又忽然听到不知何处传来的凄凉的芦笛声,思乡之情油然而生!谁无父母,谁无妻子,“ 一夜征人尽望乡”,写尽了征人心中的牵念与企盼。

  这首诗写出了征人眼前之景,心中之情,感人肺腑。刘禹锡《和令孤相公言怀寄河中杨少尹》中提到李益,有“边月空悲芦管秋”句,即指此诗。可见此诗在当时已传诵很广。

  词句注释

  ⑴受降城:唐初名将张仁愿为了防御突厥,在黄河以北筑受降城,分东、中、西三城,都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境内。另有一种说法是:公元646年(贞观二十年),唐太宗亲临灵州接受突厥一部的投降,“受降城”之名即由此而来。

  ⑵回乐峰:唐代有回乐县,灵州治所,在今宁夏回族自治区灵武县西南。回乐峰即当地山峰。一作“回乐烽”:指回乐县附近的烽火台。

  ⑶城下:一作“城上”,一作“城外”。

  ⑷芦管:笛子。一作“芦笛”。

  ⑸征人:戍边的将士。尽:全。

  白话译文

  回乐峰前的沙地白得像雪,受降城外的月色犹如秋霜。

  不知何处吹起凄凉的芦管,一夜间征人个个眺望故乡。

  作者简介

  李益(748年—829年),唐代诗人。字君虞,陇西姑藏(今甘肃武威)人。大历四年(769年)登进士第。建中四年(783年)登书判拔萃科。因仕途失意,客游燕赵。贞元十三年(797年)任幽州节度使刘济从事。贞元十六年(800年)南游扬州等地,写了一些描绘江南风光的优美诗篇。元和后入朝,历任秘书少监、集贤学士、右散骑常侍、太子宾客、左散骑常侍,太和元年(827年)以礼部尚书致仕。自编从军诗50首,今存《李益集》2卷。

  【《夜上受降城闻笛》李益唐诗鉴赏】相关文章:

  夜上受降城闻笛唐诗赏析09-25

  《春夜闻笛》的李益唐诗鉴赏03-21

  《行舟》李益的唐诗鉴赏09-10

  唐诗《春夜闻笛》赏析05-06

  春夜洛城闻笛唐诗赏析03-25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全文及鉴赏07-19

  《春夜洛城闻笛》李白古诗原文翻译及鉴赏05-04

  《台城》唐诗鉴赏11-21

  古诗《春夜洛城闻笛》赏析06-08

  《春夜洛城闻笛》古诗赏析04-19

赞 0
分享海报
版权声明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文章地址:升学知识网 » 《夜上受降城闻笛》李益唐诗鉴赏(夜上受降城闻笛唐李益的诗)介绍与资料详情
图片正在生成中,请稍后...

周五

10/24

《夜上受降城闻笛》李益唐诗鉴赏(夜上受降城闻笛唐李益的诗)介绍与资料详情

相关推荐 《夜上受降城闻笛》李益唐诗鉴赏 《夜上受降城闻笛》是唐代诗人李益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最大的特点是蕴藉含蓄,将所要抒发的感情蕴涵在对景物和情态的描写之中。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夜上受降城闻笛》李益唐诗鉴赏。 夜上受降城闻笛 李益 回乐烽前沙似雪。 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 一夜征人尽望乡。 鉴赏 这首诗是李益颇具代表性

登录

记住我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