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学知识网

扫描二维码在手机上浏览

当代神农氏阅读答案(资料详情描述)

  当代神农氏阅读答案于金娜2016/5/13 6:49:41阅读3304次语文

  阅读《当代神农氏》片段,然后回答问题。

  在研究杂交水稻的十多个春秋里,袁隆平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失败,熬过了一次又一次的挫折,经受了一次又一次打击。“十年动乱”几乎断送了他的全部试验成果。

  那是一个阴沉沉的黄昏,所有搞试验的坛坛钵钵都被砸烂。稻苗与湿泥、污水搅拌成一团。面对着这种惨状,他【关键词270】痛哭流涕。完了,完了,彻底完了……

  夜色深沉,万籁俱寂。袁隆平痛苦不堪,躺在床上辗转反侧,无法入睡。“笃!笃!笃!”突然有人敲门。

  袁隆平连鞋都来不及穿,赶快开门。进来的是他的助手李必湖和尹华奇。

  “你们半夜来找我,有什么事吗?”袁隆平惊问。

  李必湖说:“老师,我们知道要出事,事先藏了四钵稻苗呢!”

  “啊,藏在哪里?”袁隆平喜出望外。

  尹华奇说:“在阴水沟里。”

  “快走,带我去看看。”

  夜色下,袁隆平捧着劫后余生的四钵稻苗又悲又喜,像慈母似的抚摩着。

  从那以后,无论是晨曦初露,或是日落黄昏;无论是晴空万里,或是阴雨霏霏,袁隆平都时刻守护在试验田边,精心培育。

  命运,总是朝敢于向他挑战的人微笑。经过百劫千难,最后的成功属于不懈的追求者。1975年,袁隆平科研小组培育的一批早熟高产稻破土而出。

  1.用精练的语言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

  2.加粗句子表现了袁隆平当时怎样的心理?有怎样的表达作用?

  3.袁隆平在科学试验中经历了很多次失败,从原文中哪些词可以看出来?

  4.袁隆平获得成功的原因是什么?

  5.从袁隆平身上看,你认为一个人如果想取得成功需要哪些条件?

  河北省 邢台市2016/5/13 7:12:07

  当代神农氏阅读答案

  1.十年动乱期间,袁隆平不顾个人安危继续试验,终于获得成功;

  2.这个比喻句生动地再现了袁隆平当时兴奋、喜悦、失而复得的心理,表现了他对自己研究成果的珍爱,对科学事业的热爱;

  3.一次又一次,百劫千难;

  4.袁隆平有着对国家人民的热爱;献身科学事业的伟大精神;坚定的信念;顽强的意志;不懈的追求;

  5.略

  0 0 河北省 保定市2016/5/13 7:12:07

  当代神农氏作者

  刘建祥:湖南省演讲学会副会长、解放军长沙政治学院副教授,撰写出版有刘建祥《实用演讲学》、《演讲指南》、《论辩与智慧》、《论辩故事百则》等专著;主编有《党旗、国旗、军旗》、《当代优秀演讲辞精选》、《中国论辩辞珍品赏析》、《外国论辩辞珍品赏析》等书。

  他与李振湘编写了《当代神农氏》,此篇文章正收录在北师大版语文十二册六单元第一课。

  李振湘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高级记者,《世界遗产在中国》作者,执着于中国世界遗产,致力于认识它、研究它。李振湘记者从一九九八年开始,收集这方面的资料,并利用一切业余时间,进行实地考察,就所见所闻,以一名记者的身份,撰写了一部游记散文。《世界遗产在中国》讲述中华民族的骄傲,带你畅游中国拥有的28处世界遗产:宏大的帝王宫殿、奇丽的名山胜景、雄伟的古代建筑、神秘的宗教文化、曲径通幽的古代园林、神奇的自然景观。

  主人公袁隆平:1930年9月7日生于北京,汉族,江西省九江市德安县人,无党派人士,现居湖南长沙。中国杂交水稻育种专家,被称为中国的“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二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湖南省政协副主席,湖南省科协副主席。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暨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主任、西南大学农学与生物科技学院名誉院长、湖南农业大学农学院教授、中国农业大学客座教授、怀化职业技术学院名誉院长、湖南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名誉院长、联合国粮农组织首席顾问、世界华人健康饮食协会荣誉主席。2006年4月,当选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2010年荣获澳门科技大学荣誉博士学位,2011年获得马哈蒂尔科学奖。2014年1月3日,袁隆平团队回应转基因水稻研究,尚未用于实践。挪威议员提名中国著名杂交水稻育种专家、印度遗传学家和巴基斯坦人权活动家角逐2014年度诺贝尔和平奖。

  0 0 浙江省 温州市2016/5/13 8:26:07

  1987年3月15日,联合国粮农组织官员、国际水稻研究所所长斯瓦米纳森博士在法国巴黎召开的一次国际会议上,说:“袁隆平先生培育杂交水稻的成功,是世界的一大奇迹。他的成就给人类带来了福音。袁隆平先生是世界杂交水稻的创始人,是世界杂交水稻之父。”

  袁隆平荣获了特等发明奖及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明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科学奖等八个国际性大奖。这是袁隆平的光荣。这是中华民族的骄傲。袁隆平被誉为“当代神农氏”。

  传说在很古很古的时候,草和庄稼长在一起,人们分不清什么能吃,什么不能吃。神农氏——我们的祖先炎帝来到了人间。他造了一条神鞭,“啪啪、啪啪”,把地上长的各种树木花草都赶到大地一边,然后自己挨个挨个地尝,选出了人们可以吃的高粱、谷子、豆子和稻谷等五谷杂粮。后来他又发明了耒、耜,告诉人们如何耕种。神农氏的子孙,从此得以生存延续。神农氏 然而,神农氏只解决了什么东西能吃的问题,并没能解决给人们更多可以吃的东西的问题。当粮食产量的增长速度赶不上人口增长速度的时候,又遇到灾害,吃饭就成了大问题。

  那是20世纪60年代初,饥饿,像阴天蒙蒙的雨雾,笼罩在炎黄子孙赖以生存的中华大地上。袁隆平看到,在公共食堂的灶台上,堆堆野菜,大锅清汤,岌岌可危的村民住房里,躺着一个个因饥饿患水肿病的大人和孩子……

  粮食,粮食,有什么办法能增加粮食产量呢?袁隆平,这个普通的湖南省安江农校教师,忧心忡忡,心急如焚。他脑海里突然萌发出一个惊人的念头:培育杂交水稻,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在一个黄色的小笔记本上,袁隆平记下了这个奇妙构想。他决计要像传说中的神农氏那样,制造一根神鞭,驱走在中华大地肆虐的饥荒恶魔。

  他借书买书,读书抄书。他学习英语、俄语,用这些语言工具了解国外科技的新成就,丰富他那扎实的专业知识。他,开始了前无古人的科学实验。中华大地正在孕育着一个当代的“神农氏”。

  世界上的水稻种植,曾由高秆品种改良为矮秆品种,亩产因此增加了150千克左右,被国际上誉为第一次绿色革命。水稻杂交,又将比常规品种增产20%~50%,国际上认为这将是第二次绿色革命。

  然而,水稻杂交是一项世界性大课题,难度非常大。外国许多有过这种设想的研究人员经过努力都放弃或中断了研究。不少西方学者断言:“搞杂交水稻是对遗传学的无知。”

  但是,神农氏的子孙袁隆平,偏偏要啃这块“硬骨头”。袁隆平认为,经典理论没有实验根据,因为他自己就曾经发现过一株天然的杂交水稻。

  在反复研究的基础上,袁隆平展开了科学想象的翅膀,希望大面积培育出杂交水稻。他的想法与当时学术界流行的观点大相径庭,但袁隆平要走自己的路,用事实来回答人们的疑问。

  0 0你尚未登录高三网,不能进行回复

  请先登录或注册

赞 0
分享海报
版权声明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文章地址:升学知识网 » 当代神农氏阅读答案(资料详情描述)
图片正在生成中,请稍后...

周四

09/18

当代神农氏阅读答案(资料详情描述)

当代神农氏阅读答案于金娜2016/5/13 6:49:41阅读3304次语文 阅读《当代神农氏》片段,然后回答问题。 在研究杂交水稻的十多个春秋里,袁隆平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失败,熬过了一次又一次的挫折,经受了一次又一次打击。“十年动乱”几乎断送了他的全部试验成果。 那是一个阴沉沉的黄昏,所有搞试验的坛坛钵钵都被砸烂。稻苗与湿泥、污水搅拌成一团。面对着这种惨状,他【关键词270】痛

登录

记住我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