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标题 在教育减负搞得如火如荼的热潮下,有人仍觉得当今中小学生学习负担太重,童年不够快乐美好,活得太累像老太小老头。然而,有政协委员反其道而行之,建议在中小学教材内增加教学内容的提案。 其中一项涉及中小学语文,内容为“在全国中小学进行繁体字识读教育”。另一项是关于中小学数学,内容为“将珠算重新纳入小学数学课程”。教育部还没来得及做出回复,家长就直言不讳地吐槽: @子涵妈妈:这样提案有什么意义?简化汉字多年,人们都习惯使用简化汉字,为什么要回到从前使用繁体字?再说,即使回到从前,到底回到哪个“从前”呢?历史上不同时代,使用的繁体字也有所差别,难不成追溯到文字源头—甲骨文,回到“甲骨文时代”? @黄老师: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进行,只要对中小学教材有所了解的人都知道,其实中小学语文教材上,一直都有一些繁体字的识读内容,引领学生了解繁体字,并且产生一定的概念,让学生认识一些常见的繁体字就可以了。如果大量增加繁体字的识读,不但与教育减负背道而驰,而且孩子识读了大量的繁体字,在现实生活中很少用到甚至根本用不到,简直就是浪费时间精力徒增压力。 @轩轩爸爸:都早已信息时代,算盘还能用得上吗?电子产品上都附带计算器,就连随身带的手机也都有计算器,比算盘方便又好使。再说,就是想用算盘,如今大街上也没地方买!算盘虽是我国计算史上的伟大创举,文化传承不一定非得逼着中小学生去学习。 @网友:话说现在的教育减负,禁止分班考试,如何体现因才施教?不得考试排名,如何知道孩子的学习情况?像这样的教育减负就如盲人摸象,掩耳盗铃的学习,减负必将走向极端。让学生没有比较没竞争,中考高考又没有考试大纲,学生学习负担明显增加而不是减负。如果再增加繁体字和珠算,试问有多少父母有这个水平辅导孩子作业,这不是降低陪写作业爸爸妈妈心脏搭桥概率,而是把家长逼上放弃教育孩子的绝路。 我是标题 也许家长父母被教育减负整得“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怕了!一听说教材要增加两项新内容,就着急忙慌的持反对态度。就这两项提案,教育部已经做出了明确的回复,就增加识读繁体字这一条,是这样回复的:自古以来,汉字由繁趋简的趋势非常明显,简化汉字不仅仅是建国以后的事情,其实简化汉字已经有三千多年的历史,早在甲骨文和金文中就有了简化的形式。现在使用的汉字不仅具有历史继承性、体系性,更为主要的是有了深厚的群众基础。就珠算这一条的回复是:珠算的相关内容已经有机融入小学数学课程,在将来的新课标教育中会加强珠算教学。 笔者倒是认为,繁体字、珠算让中小学生有个概念,做到常见字能识读就好。其实做到这一点倒是很简单,不需要扩充到语文教材里,只要在写字课上稍微花点时间和精力就好。还有珠算,也完全没有必要加强,把算盘的历史,放在历史教材里介绍给学生就可以了,在科技发达的今天,让孩子们花时间去学珠算,完全没有必要,纯粹就是增加孩子们的课业负担。 教育部数十年以来都在执着教育减负,有些脱离时代的内容,如果仍逼着学生去了解、学习,甚至考试,就已是孩子的负担,应该剔除不纳入学习范畴才对。就如增加什么珠算、繁体字之类的内容,很没有必要。减负,应该从学生学习内容开始,如果教材内容不分主次,眉毛胡子一把抓,甚至充斥着一些陈旧无用知识,却仍逼着学生全面学习和掌握,这不仅减负是起不到正向效果,反而会加重学生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