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学知识网

扫描二维码在手机上浏览

三国演义中评价刘备的诗句?(三国演义对刘备的评价)及资料详情描述

  三国演义中评价刘备的诗句?

  查了一下,不少人对刘备评价不错:

  陈寿:“先主之弘毅宽厚,知人待士,盖有高祖之风,英雄之器焉。及其举国讬孤于诸葛亮,而心神无贰,诚君臣之至公,古今之盛轨也。机权干略,不逮魏武,是以基宇亦狭。然折而不挠,终不为下者,抑揆彼之量必不容己,非唯竞利,且以避害云尔。”

  刘元起:“吾宗中有此儿,非常人也。”

  陈登:“雄姿杰出,有王霸之略,吾敬刘玄德。”

  袁绍:“刘玄德弘雅有信义,今徐州乐戴之,诚副所望也。”

  程昱:“观刘备有雄才而甚得众心,终不为人下,不如早图之。”

  曹操:“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本初之徒,不足数也。”“夫刘备,人杰也,今不击,必为后患,将生忧寡人。”“刘备,吾俦也。但得计少晚。”

  裴潜:“使居中国,能乱人而不能为治也。若乘间守险,足以为一方主。”

  刘晔:“刘备,人杰也,有度而迟。”

  孙胜、贾诩:“刘备雄才。”

  郭嘉:“备有雄才而甚得众心。张飞、关羽者,皆万人之敌也,为之死用。嘉观之,备终不为人下,其谋未可测也。古人有言:‘一日纵敌,数世之患。’宜早为之所。”

  诸葛亮:“刘公雄才盖世,据有荆土,莫不归德,天人去就。”“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世,众士慕仰,若水之归海,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安能复为之下乎。”“伏惟大行皇帝迈仁树德,覆焘无疆,昊天不吊,寝疾弥留,今月二十四日奄忽升遐,臣妾号啕,若丧考妣。乃顾遗诏,事惟大宗,动容损益;百寮发哀,满三日除服,到葬期复如礼;其郡国太守、相、都尉、县令长,三日便除服。臣亮亲受敕戒,震畏神灵,不敢有违。臣请宣下奉行。”

  赵戬:“刘备其不济乎?拙于用兵,每战则败,奔亡不暇,何以图人?”

  傅干:“刘备宽仁有度,能得人死力。”

  孙权:“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曹操者。”

  周瑜:“刘备以枭雄之姿。”

  陆逊:“寻备前后行军,多败少成,推此论之,不足为戚。 ”“备是猾虏,更尝事多。”“刘备天下知名,曹操所惮,今在境界,此强对也。 ”

  张辅:“刘备威而有恩,勇而有义,宽宏而有大略。”

  张松:“刘豫州,使君之宗室而曹公之深雠也,善用兵,若使之讨鲁,鲁必破。鲁破,则益州强,曹公虽来,无能为也。”

  刘巴:“备,雄人也,入必为害,不可内也。”

  觉得有用请采纳。

  请问历史上哪些名人对刘备做出过评价?

  1.三国志评曰:“先主之弘毅宽厚,知人待士,盖有高祖之风,英雄之器焉。

  及其举国讬孤於诸葛亮,而心神无贰,诚君臣之至公,古今之盛轨也。

  机权干略,不逮魏武,是以基宇亦狭。

  然折而不挠,终不为下者,抑揆彼之量必不容己,非唯竞利,且以避害云尔。

  ”2.刘元起:“吾宗中有此儿,非常人也。

  ”3.陈登:“雄姿杰出,有王霸之略,吾敬刘玄德。

  ”4.袁绍:“刘玄德弘雅有信义,今徐州乐戴之,诚副所望也。

  ”5.程昱:“观刘备有雄才而甚得众心,终不为人下,不如早图之。

  ”6.曹操:“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

  本初之徒,不足数也。

  ”、“方今收英雄时也,杀一人而失天下之心,不可。

  ”、“夫刘备,人杰也,今不击,必为后患,将生忧寡人。

  ”、“刘备,吾俦也。

  但得计少晚。

  ”7.刘晔:“刘备,人杰也,有度而迟。

  ”8.孙胜、贾诩:“刘备雄才。

  ”

  中国官方历史上是怎么评价刘备的?对历史进程有哪些贡献吗?

  首先,我们说最权威的《三国志》(正史,权威性最高,远胜《世说新语》、《魏晋春秋》等附会之作),陈寿(三国志作者):“先主之弘毅宽厚,知人待士,盖有高祖之风,英雄之器焉。

  及其举国讬孤于诸葛亮,而心神无贰,诚君臣之至公,古今之盛轨也。

  机权干略,不逮魏武,是以基宇亦狭。

  然折而不挠,终不为下者,抑揆彼之量必不容己,非唯竞利,且以避害云尔。

  ”意思就是说,刘备这个人气度宏大,对待有能力的人很好,有刘邦那样的风度,是一个英雄。

  死前将儿子和国家托付给诸葛亮,而且毫不怀疑对方,真是古今君臣的表率。

  刘备机智权谋,不如曹操,所以底盘比较小,但是他百折不挠,所以一直不居其下。

  察觉到对方的度量必定容不下自己的时候,他并不急着和对方竞争,反而想到了避开对方、避开祸患的方法。

  同时代的人评价也很高。

  陈登:“雄姿杰出,有王霸之略,吾敬刘玄德。

  ”袁绍:“刘玄德弘雅有信义,今徐州乐戴之,诚副所望也。

  ”程昱:“观刘备有雄才而甚得众心,终不为人下,不如早图之。

  ”刘备曹操:“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

  本初之徒,不足数也。

  ”“夫刘备,人杰也,今不击,必为后患,将生忧寡人。

  ”“刘备,吾俦也。

  但得计少晚。

  ”裴潜:“使居中国,能乱人而不能为治也。

  若乘间守险,足以为一方主。

  ”刘晔:“刘备,人杰也,有度而迟。

  ”孙胜、贾诩:“刘备雄才。

  ”郭嘉:“备有雄才而甚得众心。

  张飞、关羽者,皆万人之敌也,为之死用。

  嘉观之,备终不为人下,其谋未可测也。

  古人有言:‘一日纵敌,数世之患。

  ’宜早为之所。

  ”别人我就不多说了。

  至于历史进程的贡献,东吴是很好的将外来政权(包括人民)和南方地方士族结合起来,促进了南北的文化交流。

  魏国是改革了人才选拔制度,重新分配了劳动资料和生产关系。

  蜀国嘛……0.蜀国,刘备,什么都没干,历史上的贡献是0,甚至是负数的,因为他阻碍了另外两个国家的发展。

  历史上各种名人对诸葛亮的评价??

  陈寿:亮之器能政理,抑亦管、萧之亚匹也,而时之名将无城父、韩信,故使功业陵迟,大义不及邪?盖天命有归,不可以智力争也。

  于治戎为长,奇谋为短,理民之干,优于将略,应变将略,非其所长。

  杨戏:忠武英高,献策江滨,攀吴连蜀,权我世真。

  受遗阿衡,整武齐文,敷陈德教,理物移风,贤愚竞心,佥忘其身。

  诞静邦内,四裔以绥,屡临敌庭,实耀其威,研精大国,恨於未夷。

  张裔:公赏不遗远,罚不阿近,爵不可以无功取,刑不可以贵势免,此贤愚之所以佥忘其身者也。

  贾诩:诸葛亮善治国,军机之略其亦可代为。

  曹操:刘备不足为惧,吾实惧诸葛亮耳。

  孙权:诸葛亮具异人之略,若效于江东,吾不愁大事不成也。

  刘晔:诸葛亮明於治而为相,实为国之栋梁也! 傅干:诸葛亮达治知变,正而有谋,而为之相。

  刘备: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

  司马懿:天下奇才也! 司马炎:朕闻卿(陈寿) 之言,晓诸葛亮之能也!今天下已定,朕立武侯伺,乃为祭其忠贞。

  杜甫: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刘伯温:军在于治。

  诸葛亮连年征战而兵无厌言,乃至于此。

  康熙:史上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者,唯诸葛亮能为之。

  乾隆:端推诸葛是完人! 毛泽东:诸葛亮的理政和品德我是推崇的。

  关于刘备的诗词有哪些?

  1. 《杂咏一百首·刘备》年代: 宋 作者: 刘克庄华容芦荻里,一炬可无遗。

  叹息刘玄德,平生见事迟。

  2. 《公安县怀古》年代: 唐 作者: 杜甫野旷吕蒙营,江深刘备城。

  寒天催日短,风浪与云平。

  洒落君臣契,飞腾战伐名。

  维舟倚前浦,长啸一含情。

  3. 《剔银灯 与欧阳公席上分题》年代: 宋 作者: 范仲淹昨夜因看蜀志,笑曹操孙权刘备。

  用尽机关,徒劳心力,只得三分天地。

  屈指细寻思,争如共、刘伶一醉?人世都无百岁。

  少痴騃、老成尪悴。

  只有中间,些子少年,忍把浮名牵系?一品与千金,问白发、如何回避?4. 《李翰林》年代: 唐 作者: 徐夤谪下三清列八仙,获调羹鼎侍龙颜。

  吟开锁闼窥天近,醉卧金銮待诏闲。

  旧隐不归刘备国,旅魂长寄谢公山。

  遗编往简应飞去,散入祥云瑞日间。

  5. 《对御歌》年代: 宋 作者: 陈抟臣爱睡,臣爱睡。

  不卧库毡,不盖被。

  片石枕头,蓑庆铺地。

  震雷掣电鬼神惊,臣当其时正酣睡。

  闲思张良,闷想范蠡,说甚孟德,休言刘备。

  三四君子只是争些闲气,争如臣向青山顶头,白云堆裹,展开眉头,解放肚皮,但一觉睡。

  管什玉免东升,红轮西坠。

  6. 《历代诗·三国》年代: 宋 作者: 杨简两汉四百载,分为魏蜀吴。

  曹操始居邺,刘备据成都。

  孙权在金陵,鼎足互相图。

  7. 《历代诗·三国》年代: 宋 作者: 杨简蜀从刘备传后主,四十余年为魏虏。

  吴传孙亮至孙休,晋封孙皓归命侯。

  魏有文明俱称帝,齐王高贵还相继。

  陈留王立共五君,大业卒传司马懿。

  8. 《富乐山》年代: 宋 作者: 雍有容当时四海一刘备,至此已堪悲失脚。

  出语翻为乐国想,是人止可偏方看。

  9. 《秋暮书怀》年代: 宋 作者: 张舜民忆昔曾游处,俄经二十年。

  重来人不识,独想事依然。

  北海知刘备,荆州小仲宣。

  如何骑骏马,徼幸学开边。

  刘备写的诗词

  刘备应该没有写过诗词,名言警句倒是写过。

  写给刘禅的:惟贤惟德兮,可以服人;勿以恶小而为之兮,勿以善小而不为! 写给关羽和张飞的(演义):兄弟如手足兮,女人如衣;衣服破兮,尚可补;手足断兮,安可续? 写给诸葛亮的:君才十倍曹丕兮,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兮,请辅之; 如其不才兮,君可自取。

  …

  三国演义诸葛亮人物性格评价

  三国演义》中的人物性格与《三国志》中的人物真实性格也是有很大差距的。

  现举几个人物说明。

  诸葛亮:诸葛亮治国治军的才能,济世爱民、谦虚谨慎的品格为后世各种杰出的历史人物树立了榜样。

  历代君臣、知识分子、人民群众都从不同的角度称赞他,歌颂他,热爱他。

  可以说,诸葛亮在历史上的巨大影响已超过了他在三国历史上的政治军事实践。

  《三国演义》虽然突出了诸葛亮一生性格、品德、功业等的积极方面,但又把它无限夸大,把他描写成智慧的化身、忠贞的代表,并将其神化成了半人半神的超人形象。

  鲁迅评论说:“状诸葛亮之智而近于妖。

  ”因此,《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不是真实的历史人物,而是历史小说人物。

  刘备:陈寿对刘备的评价是:“弘毅宽厚,知人待士,盖有高祖之风,英雄之器焉。

  及其举国托孤于诸葛亮,而心神无二,诚君臣之至公,古今之盛轨也。

  机权干略,不逮魏武,是以基宇亦狭。

  ”但他“折而不挠,终不为下”。

  在《三国演义》中,作者把刘备描写成“仁”的代表,汉室皇权正统的继承者,因而对刘备的仁爱、宽厚和知人善任的性格特征着力描画,极尽夸张,但在突出其“仁爱”时却又落入了“无能”一面,给人以“无能”和“虚伪”的感觉。

  电视剧中的刘备常常以泪洗面,哭与泪虽然表现了刘备的“仁”,但又给人以刘备的天下是哭出来的印象,扭曲了刘备是“枭雄”、“人杰”的真实形象。

  关羽:历史上的关羽为“万人之敌”一虎将,傲上而不悔下,恩怨分明,以信义著称,但“刚而自矜”,勇猛有余,智略不足。

  马超投降刘备后,封为平西将军。

  时关羽督荆州,修书与诸葛亮,“问超人才可谁比类”,诸葛亮答信时,称马超虽为一世之杰,但不如关羽的“绝伦逸群”,关羽“省书大悦,以示宾客”。

  这是典型的有勇少谋的武将性格。

  但在《三国演义》中,因为他是刘备阵营中的人,又有讲信义的特点,所以,就被塑造成“义”的化身。

  他跟随刘备,不避艰险。

  下邳被俘,投降曹操,但心系刘备,只是有感于曹操待他甚厚,因而在离曹归刘前为曹操杀了袁绍的大将颜良,解白马之围。

  但是《三国演义》中写关羽下邳投降时相约三事、曹操以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的厚礼待他等却是子虚乌有。

  总之,在《三国演义》中,作者是不惜笔墨,把关羽刻画成“义重如山之人”,因而其形象也被严重的扭曲了。

  曹操:历史上的曹操性格非常复杂,陈寿认为曹操在三国历史上“明略最优”,“揽申、商之法术,该韩、白之奇策,官方授材,各因其器,矫情任算,不念旧恶”。

  曹操御军三十余年,但手不释卷,登高必赋,长于诗文、草书、围棋。

  生活节俭,不好华服。

  与人议论,谈笑风生。

  “勋劳宜赏,不吝千金;无功望施,分毫不与”。

  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流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但是,在《三国演义》中,曹操性格品德中这些好的方面被忽略了,而对他残忍、奸诈的一面又夸大了。

  因此,罗贯中笔下的曹操是奸诈、残忍、任性、多疑的反面人物典型。

  周瑜:历史上的周瑜“性度恢廓”,谦让服人,有“雅量高致”。

  刘备称他“文武筹略,万人之英”。

  孙权则赞他有“王佐之资”。

  但在《三国演义》中,周瑜成了诸葛亮的垫底人物。

  写周瑜,是为了抬高诸葛亮。

  因此,《三国演义》中的周瑜气量狭小,智谋也总是逊诸葛亮一筹,根本不像苏轼所歌颂的周瑜“雄姿英发”,是“千古风流人物”。

  鲁肃:如果说在《三国演义》中,曹操、刘备、诸葛亮、关羽等人的性格、形象虽被扭曲,但多少还有些根据的话,那么,鲁肃这个人在《三国演义》中除了名字外几乎就全是杜撰了。

  历史上的鲁肃“虽在军阵,手不释卷”,“思度宏远”,“有过人之明”。

  他初见孙权,就提出了建国方针:鼎足江东,北拒曹操,待机剿除黄祖,进发刘表,竟长江而有之,然后建号称帝以图天下。

  这与诸葛亮的《隆中对》有相似之处。

  曹操大军南征荆州时,孙权部属都主降,唯独鲁肃主张抗曹,劝孙权召回周瑜,共商战守大计。

  赤壁战后,他又力主扶刘抗曹。

  在东吴历史上,鲁肃实为诸葛亮式人物,孙权对他也极为欣赏。

  吴国的建立和发展基本上是按照鲁肃提出的政略、战略方针进行的。

  但在《三国演义》中,鲁肃成了诸葛亮与周瑜两人智斗的牺牲品,被愚弄、受欺侮的典型。

  歇后语 ·曹操下江南–来得凶,败得惨 ·张飞扔鸡毛–有劲难使 ·诸葛亮征孟获–收收放放 ·曹操吃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张飞使计谋–粗中有细 ·诸葛亮弹琴–计上心来 ·曹操遇蒋干–倒了大霉 ·张飞贩私盐–谁敢检查 ·诸葛亮的鹅毛扇–神妙莫测 ·曹操作事–干干净净 ·张飞卖秤锤–人强货硬 ·诸葛亮三气周瑜–略施小技 ·曹操杀华佗–讳疾忌医 ·张飞卖肉–光说不割 ·诸葛亮借箭–有借无还 ·曹操用计–又奸又滑 ·张飞战关公–忘了旧情 ·诸葛亮挥泪斩马谡–顾全大局 ·曹操战宛城–大败而逃 ·张飞吃豆芽–一盘小莱 ·诸葛亮要丑妻–为事业着想 ·曹操杀吕伯奢–将错就错 ·张飞妈妈姓吴–无事(吴氏)生非 ·诸葛亮招亲–才重于貌 ·曹操败走华客道–不出所料 ·张飞抓耪子–大眼瞪小眼 ·诸葛亮用兵–神出鬼没 ·曹操败走华容道–走对了路子 ·张飞绣花–粗…

  关于诸葛亮的对联,诗词,和别人对他的评价

  一、对联:1、上联: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

  下联: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2、上联:异姓三贤:卧龙、谪仙、天下士下联:数代一堂:汉相、宋儒、战国才——题山东恒台三贤祠3、上联:草庐三顾,鼎足三分,不朽当年三义下联:君臣一德,兄弟一心,无双后汉一人——题湖北襄樊古隆中二、诗词:1、蜀相·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2、诸葛武侯·王安石 汉日落西南,中原一星黄。

  群盗伺昏黑,联翩各飞扬。

  武侯当此时,龙卧独摧藏。

  掉头梁父吟,羞与众争光。

  邂逅得所从,幅巾起南阳。

  崎岖巴汉间,屡以弱攻强。

  晖晖若长庚,孤出照一方。

  势欲起六龙,东回出扶桑。

  惜哉沦中路,怨者为悲伤。

  竖子祖余策,犹能走强梁。

  3、读诸葛武侯传·李白 汉道昔云季,群雄方战争。

  霸图各未立,割据资豪英。

  赤伏起颓运,卧龙得孔明。

  当其南阳时,陇亩躬自耕。

  鱼水三顾合,风云四海生。

  三、评价:1、陈寿:诸葛亮之为相国也,抚百姓,示仪轨,约官职,从权制,开诚心,布公道;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服罪输情者虽重必释,游辞巧饰者虽轻必戮;善无微而不赏,恶无纤而不贬;庶事精练,物理其本,循名责实,虚伪不齿;终于邦域 之内,咸畏 而爱之,刑政虽峻 而无怨者,以其用心平 而劝戒明也。

  可谓识治之良才,管、萧之亚匹矣。

  然连年动众,未能成功,盖应变将略,非其所长欤! 2、司马徽:“儒生俗士,岂识时务?识时务者在乎俊杰。

  此间自有卧龙、凤雏。

  ”3、 马良:“尊兄应期赞世,配业光国,魄兆远矣。

  夫变用雅虑,审贵垂明,于以简才,宜适其时。

  若乃和光悦远,迈德天壤,使时闭于听,世服于道,齐高妙之音,正郑、卫之声,并利于事,无相夺伦,此乃管弦之至,牙、旷之调也。

  ” 四、简介: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字孔明,号卧龙(也作伏龙),汉族,徐州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散文家、书法家、发明家、文学家。

  诸葛亮幼年丧父,同叔父到南阳躬耕,后追随刘备,为了刘备奠定了三分天下有其一的基础。

  蜀汉开国后,被封为武乡侯,对内抚百姓,示仪轨,约官职,从权制,开诚心,布公道,对外联吴抗魏,为实现光复大汉的政治理想,数次北伐,但因缺乏良将而失败,最后病逝于五丈原。

  刘禅追谥其为忠武侯,故后世常以武侯、诸葛武侯尊称诸葛亮。

  东晋政权因其军事才能特追封他为武兴王。

  如何评价“项羽,刘邦,曹操,刘备”这几个历史人物?

  摒弃世俗观念,项羽乃一匹夫也,也就是相貌比不上吕布。

  刘邦-窥天下之势、取天下之土也。

  曹操-说实话像曹操这样的人是古往今来人们最喜欢的那种人(前提是不能计较他的家庭出身)。

  即能成大事又能巴结人,所以曹操能够成为三国时期势力最强大的君主也是这方面的原因造成的。

  刘备-说白了吧,虽然有帝王之才,但是不喜欢趋炎附势,所以往往创业路途不尽人意,但是我觉得他是三国时期个人方面最厉害的人,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面对着曹操如此强大的势力却能让他的臣下九伐中原等等,真是厉害,看看孙权就是一个苟且之人!吴国也就是和蜀国搞过赤壁之战,但是也是人家诸葛亮的功劳,说白了就是刘备的功劳!话不多说了呵呵。

  三国演义中评价刘备的诗句?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转载请注明:

赞 0
分享海报
版权声明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文章地址:升学知识网 » 三国演义中评价刘备的诗句?(三国演义对刘备的评价)及资料详情描述
图片正在生成中,请稍后...

周日

09/21

三国演义中评价刘备的诗句?(三国演义对刘备的评价)及资料详情描述

三国演义中评价刘备的诗句?查了一下,不少人对刘备评价不错:陈寿:“先主之弘毅宽厚,知人待士,盖

登录

记住我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