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学知识网

扫描二维码在手机上浏览

关于优美、自由、潇洒的诗句有哪些?及资料详情描述

  关于优美、自由、潇洒的诗句有哪些?

  1、别云间

  明代:夏完淳

  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

  无限山河泪,谁言天地宽!(山河 一作:河山)

  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

  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

  译文

  三年为抗清兵东走西飘荡,今天兵败被俘作囚入牢房。

  无限美好河山失陷伤痛泪,谁还敢说天庭宽阔地又广。

  已经知道黄泉之路相逼近,想到永别故乡实在心犯难。

  鬼雄魂魄等到归来那一日,灵旗下面要将故乡河山看。

  2、长相思·汴水流

  唐代:白居易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州古渡头。吴山点点愁。

  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

  译文

  汴水长流,泗水长流,流到长江古老的渡口,遥望去,江南的群山在默默点头,频频含羞,凝聚着无限哀愁。

  思念呀,怨恨呀,哪儿是尽头,伊人呀,除非你归来才会罢休。一轮皓月当空照,让我俩紧紧偎傍,倚楼望月。

  3、陇头吟

  唐代:王维

  长安少年游侠客,夜上戍楼看太白。

  陇头明月迥临关,陇上行人夜吹笛。

  关西老将不胜愁,驻马听之双泪流。

  身经大小百余战,麾下偏裨万户侯。

  苏武才为典属国,节旄空尽海西头。

  译文

  长城少年是仗义轻生的侠客,夜里登上戍楼看太白的兵气。

  陇山上的明月高高照临边关,陇关上的行人夜晚吹起羌笛。

  关西地区来的老将不胜悲愁,驻马倾听笛声不禁老泪横流。

  身经大大小小百余次的战斗,部下偏将都被封为万户之侯。

  苏武归汉后只被拜为典属国,节上旄头徒然落尽北海西头。

  4、倾杯·金风淡荡

  宋代:柳永

  金风淡荡,渐秋光老、清宵永。小院新晴天气,轻烟乍敛,皓月当轩练净。对千里寒光,念幽期阻、当残景。早是多愁多病。那堪细把,旧约前欢重省。

  最苦碧云信断,仙乡路杳,归雁难倩。每高歌、强遣离怀,奈惨咽、翻成心耿耿。漏残露冷。空赢得、悄悄无言,愁绪终难整。又是立尽,梧桐碎影。

  译文

  秋风和舒,秋色渐老,长夜孤清。天气新近晴好 ,小院里轻雾刚刚散去, 皓月临窗室内洁白明亮。

  面对遥远寒冷的月亮和残破的景色,想到幽会佳期受阻,早已是时常忧愁、体弱多病的我,哪能敢再仔细地回忆从前的盟约和欢乐?

  最痛苦的是远方音信断绝,仙乡的道路遥远崎岖,难以恳求鸿雁把佳音传递。每到这个时候,总是悲伤高歌,强行排泄心中的离情,无奈,凄惨悲哀的歌声,反而使人烦躁不安、心事重重。

  漏将尽、夜已深,霜露更寒冷。徒然赢得忧伤无言,愁绪终究难尽。又是长久的伫立,直到月亮沉落,零星破碎的梧桐树影的消逝。

  5、行路难·其一

  唐代:李白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译文

  世上行路呵多么艰难,多么艰难; 眼前歧路这么多,我该向北向南?

  相信总有一天,能乘长风破万里浪; 高高挂起云帆,在沧海中勇往直前!

  关于优美、自由、潇洒的诗句有哪些?

  1、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释义:广阔的天空里鹰在矫健有力地飞,鱼在清澈的水里轻快地游着,万物都在秋光中争着过 自由自在的生活。

  2、宗之潇洒美少年,举觞白眼望青天,皎如玉树临风前。

  ——杜甫《饮中八仙歌》 释义:崔宗之是一个潇洒的美少年,举杯饮酒时,常常傲视青天,俊美之姿有如玉树临风。

  3、贵逼人来不自由,龙骧凤翥势难收。

  ——贯休《献钱尚父》 释义:富贵袭人而来人也没有办法,一个人奋发,他的成就是止不住的。

  4、潇洒江梅,向竹梢疏处,横两三枝。

  ——晁冲之《汉宫春·梅》 释义:水边的梅花是多么潇洒,在竹梢稀疏的地方。

  横斜着挺出三两枝。

  5、一带江山如画,风物向秋潇洒。

  ——张昪《离亭燕·一带江山如画》 释义:金陵风光美丽如画,秋色明净清爽。

  6、清风无闲时,潇洒终日夕。

  ——李白《南轩松》 释义:清风时时摇着它的枝条,潇洒终日是多么惬意。

  7、渔翁归后汀沙晚,飞下滩头更自由。

  ——郑谷《鹭鸶》 释义:渔翁回去后沙汀上雾色苍茫,鹭鸶又在无人来往的滩头上自由自在飞上又飞下。

  8、浮云出处元无定,得似浮云也自由。

  ——辛弃疾《鹧鸪天·欲上高楼去避愁》 释义:浮云飘去飘来本来没有固定之处,我能够像浮云那样随心来去,该有多么自由。

  9、花满渚,酒满瓯,万顷波中得自由。

  ——李煜《渔父·一棹春风一叶舟》 释义:时而举起酒壶,看着沙洲上的春花,在万顷水面上心满意足地品着美酒,何等潇洒自 在。

  10、孤高绣衣人,潇洒青霞赏。

  ——李白《酬裴侍御对雨感时见赠》 释义:你是孤傲高洁的检察官,身姿潇洒,有仙道之气。

  …

  有哪些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性格洒脱且真性情的诗词句

  可以用《将进酒》来形容一个人性格洒脱且真性情的诗词句: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君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侧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李白《将进酒》其他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性格洒脱且真性情的诗词句:德也狂生耳。

  偶然间,缁尘京国,乌衣门第。

  有酒惟浇赵州土,谁会成生此意。

  不信道、遂成知己。

  青眼高歌俱未老,向尊前、拭尽英雄泪。

  君不见,月如水。

  共君此夜须沉醉。

  且由他,蛾眉谣诼,古今同忌。

  身世悠悠何足问,冷笑置之而已。

  寻思起、从头翻悔。

  一日心期千劫在,后身缘、恐结他生里。

  然诺重,君须记。

  纳兰性德《金缕曲·赠梁汾》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谭嗣同《狱中题壁》…

  表达朋友之间的深厚情感的诗句有哪些

  1、骆宾王 《于易水送人一绝》 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

  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崇敬荆轲古今一体,略去枝蔓直入史事,一种激越之情。

  后两句寓情于景,景中带比,荆轲精神千载犹存,还有诗人对现实环境的深切感受。

  没有离别的情景也不知所送为谁,纯是抒怀咏志之作,开风气之先。

  2。

  、王勃 《别薛华》 送进多歧路,遑遑独问津。

  悲凉千里道,凄断百年身。

  心事同漂泊,生涯共苦辛。

  无论去与住,俱是梦中人。

  ——穷和独是传神之笔,迢迢千里唯失意的心来作伴,第三联同情劝慰对方,也用以自慰,双方都会在对方的梦中出现,说明怀友之诚相思之切,不重惜别之情而写悲切的身世之感、政治上的挫折,未能摆脱个人哀伤。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杜少府上任,俱是客中之别不必伤感,一洗送别的悲酸之态,意境开阔音调爽朗,独标高格。

  《江亭月夜送别二首》其二 乱烟笼碧砌,飞月向南端。

  寂寞离亭掩,江山此夜寒。

  ——客居巴蜀之间所写,通过对景物的描写,间接地表达送走友人后环顾离亭仰望明月,远眺江山。

  留连顾望之状,凄凉寂寞之情自然浮现纸上,夜色深沉冷寂。

  融情入景。

  寒,着此一字境界全出——王国维L* 3、宋之问 《送别杜审言》 卧病人事绝,嗟君万里行。

  河桥不相送,江树远含情。

  别路追孙楚,维舟吊屈平。

  可惜龙泉剑,流落在丰城。

  ——杜被贬。

  情真意切,朴实自然,“嗟”同知已离别而惆怅,为故人被贬而伤感受,因宦海无常而慨叹。

  江边垂柳依依惜别,储蓄写出人虽不至心意已到。

  后四句接连用典,慨叹友人怀才不遇。

  音韵和谐,对仗匀称,朴素自然,不尚雕琢。

  4、陈子昂} 《送魏大从军》 匈奴犹未灭,魏绛复从戎。

  怅别三河道,言追六郡雄。

  雁山横代北,孤塞接云中。

  勿使燕然上,惟留汉将功。

  ——不落儿女情长,凄苦悲切的窠臼,从大处着眼抒发了作者的慷慨壮志,活用典故,充满奋发向上的精神,感情豪放激昂,语气慷慨悲壮英气逼人气壮山河。

  《春夜别友人》 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

  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

  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

  悠悠洛阳道,此会是何年。

  ——开头别宴将尽分手在即,直接进入感情的高潮情怀真挚,二联写离情的缠绵,三联时间已晚离别到来,“何”后会难期,隐隐的哀愁,没有长吁短叹,在沉静中见深挚的情愫,不温不火,意态从容,气象雍雅不作哀声而多幽深的情思 5、张说 《送梁六自洞庭山》 巴陵一望洞庭秋,日见孤峰水上浮。

  闻道神仙不可接,心随湖水共悠悠。

  ——标志七绝进入盛唐。

  “盛唐诗人惟在兴趣,羚羊挂角无迹可求,故其妙处莹彻,玲珑不可凑泊,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镜中之像,言有尽而意无穷。

  ”——沧浪诗话。

  作者谪居岳州,梁知微经此入朝,送客。

  征帆远去,凄宛而不抒情,反写简淡的秋景。

  孤——由峰而转向人,神话传说使君山缥缈,浮——迷离扑朔之感,三句写了神仙不可接,友人不可接,朝廷不可接。

  结尾言有尽而意无穷。

  通体散行风致天然惟在兴致。

  7、孟浩然 《留别王维》 寂寂竟何待,朝朝空自归。

  欲寻芳草去,惜与故人违。

  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

  只应守寂寞,还掩故园扉。

  ——怨怼之中又带有辛酸意味,感情真挚动人,既没有优美的画面,又没有华丽的词藻,语句平淡近乎口语,对偶不工极其自然,言浅意深颇有余味。

  8、李颀 《送魏万之京》 朝闻游子唱高歌,昨夜微霜初渡河。

  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兑是客中过。

  关城树色催寒近,御苑站声向晚多。

  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磋跎。

  ——把霜拟人化,写出深秋时节的萧瑟气象,寒不可见树色可见。

  催,生动有感,叙事写景抒情交织在一起。

  9、王昌龄 《芙蓉楼送辛渐》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首句写萧瑟的秋意,也渲染出离别的黯淡气氛。

  那寒意不仅在满江风雨中也在离人的心头。

  次句意境开阔,孤——衬心境,即景生情,情蕴景中,令人联想到诗人孤介傲岸,冰清玉洁的形象。

  含蓄、蕴藉、余味无穷。

  《送别》 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

  但去莫复向,白云天尽时。

  ——送友人归隐,看似语句平淡无奇,细读来却词浅情深,含有悠然不尽之意。

  《山中送别》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不写饯别,匠心独运,与他诗不同。

  把道别作暗场,而写别后的寂寞之感,怅惘之情,离愁,往往在别后当日的日暮而更浓重、稠密,却只用掩柴扉来表达。

  从生活中拾取看似平凡的素材,运用朴素自然的语言,来显示浓厚真挚的感情,往往味外有味,令人神远。

  《送元二使安西》 渭城朝雨 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友人奉命去安西,在渭城送别,前两句点明时间、地点、环境、气氛,写景色调清新,明朗,这是一场深情的离别,却不黯然销魂,相反,倒是轻快而富于情调。

  三四句是极丰富内涵的一刹那。

  11、李白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

  形容“自由”的词、或者诗的名字,或者是字有哪些?

  诗: 生命呈可贵, 爱情价更高。

  若为自由故, 两者皆可抛。

  词语:任其自流 无拘无束 逍遥法外 自由泛滥 安闲自在 独往独来 信手拈来 一饮一啄 自由放任 自由自在 自由奔放 诗名:关于自由 关于自由作者:默然孤山 自由是每个人的追求 当每个人都追求自己的自由时 这个社会 必然丧失了自由 自由是人类的梦寐 当每个人都尊重他人的自由时 生命的空间 才可以有真正的自由 自由的空间永远是一群人的素质 自由的追求永远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自由度 则成了被素质与权利 不断瓜分着的或高贵或低俗的领地 我们太需要自由 我们太不能自由 扪心族人们的心术 你的自由会是多少人的苦楚 心灵追求了几千年的自由 人类奋斗了几千年的自由 智慧 欲望 权利的扭曲 偶尔的使自由突然地变丑…

  望天门山的诗句

  《望天门山》唐代诗人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全诗翻译:长江犹如巨斧劈开天门雄峰,碧绿江水东流到此没有回旋。

  两岸青山对峙美景难分高下,遇见一叶孤舟悠悠来自天边。

  这首诗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于开元十三年(725)赴江东途中行至天门山时所创作的一首七绝。

  此诗描写了诗人舟行江中顺流而下远望天门山的情景:前两句用铺叙的方法,描写天门山的雄奇壮观和江水浩荡奔流的气势;后两句描绘出从两岸青山夹缝中望过去的远景。

  全诗通过对天门山景象的描述,赞美了大自然的神奇壮丽,表达了作者初出巴蜀时乐观豪迈的感情,展示了作者自由洒脱、无拘无束的精神风貌。

  作品意境开阔,气象雄伟,动静虚实,相映成趣,并能化静为动,化动为静,给人一种新鲜的意趣。

  能体现李白想象丰富、感情奔放、激昂澎湃的诗句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李 白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又作《陪侍御叔华登楼歌》。

  李云:又名华,是李白的族叔。

  是当时著名的散文家,曾任秘书省校书郎 ,天宝十一年任监察御史。

  著有《含元殿赋》,此外还写有《鲁山令元德秀墓碑》碑文,颜真卿书,李阳冰篆额,时称“四绝碑”。

  独孤及《检校尚书吏部员外郎赵郡李公中集序》中记载:“(天宝)十一年拜监察御史 。

  会权臣窃柄,贪猾当路,公入司方书,出按二千石,持斧所向,列郡为肃。

  ”可见李云为官的刚直、清正和不畏权贵。

  这首诗是在李云行至宣城与李白相遇并同登谢朓楼时,李白为之饯行而作。

  全诗辞语慷慨豪放,抒发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激烈愤懑,表达了对黑暗社会的强烈不满和对光明世界的执著追求。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

  ”意思是说,背弃我而离开的,是昨天的岁月,它已经不可挽回地消逝在历史的长河之中了;扰乱我心绪的,是现在的时光,它引起我的烦恼和忧愁。

  “弃”字,刻划出了过去岁月对诗人的冷酷无情;“留”字,又显示出诗人对往昔时光流连不舍的矛盾心情。

  李白曾经身怀报国宏图大志。

  但是,现实无情地粉碎了他的幻想。

  唐玄宗将他召入长安并非是让他施展其政治抱负,而只不过是将他看作御用文人而已。

  同时,李白不肯摧眉折腰的刚正性格,也难为那些权贵们所容。

  因此,不久就遭受谗言诽谤,被迫离开京都。

  在遭受了第一次重大挫折后,李白心情非常苦闷。

  “浪迹天下,以诗酒自适”。

  了解了这些,我们不难想象到这“昨日之日”和“今日之日”的涵概了诗人今昔多少辛酸及悲愤!三四两句突作转折:面对着寥廓明净的秋空,遥望万里长风吹送鸿雁的壮美景色,不由得激起酣饮高楼的豪情逸兴。

  这两句在读者面前展现出一幅壮阔明朗的万里秋空画图,也展示出诗人豪迈阔大的胸襟。

  从极端苦闷忽然转到朗爽壮阔的境界,仿佛变化无端,不可思议。

  但这正是李白之所以为李白。

  正因为他素怀远大的理想抱负,又长期为黑暗污浊的环境所压抑,所以时刻都向往着广大的可以自由驰骋的空间。

  目接“长风万里送秋雁”之境,不觉精神为之一爽,烦忧为之一扫,感到一种心、境契合的舒畅,“酣饮高楼”的豪情逸兴也就油然而生了。

  一个“酣”字摒弃了哀怨的消极情绪,凭添了几分豁达与豪放。

  五、六句“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是借建安至唐期间的文学概况,总结李云和诗人自己的创作风格,这两句诗的大意是:你的诗文颇具建安风骨,我的诗象谢朓一样清丽秀奇。

  “蓬莱”是海中仙山,传说仙府难得的幽经秘录都藏于此。

  东汉中央校书处东观藏书极多,当时的学者称东观为道家的蓬莱山。

  这里的“蓬莱文章”四字,既点明李云校书郎的身份,又暗示其文章颇有仙气。

  “建安骨”即建安风骨,指东汉建安年间曹操父子和建安七子等人诗文所共同形成的刚健清新的艺术风格 。

  “中间小谢又清发”一句之“中间” ,是指从建安到唐之间的时间。

  “小谢”是指谢朓楼的建造者谢朓。

  《南齐书·谢朓传》中记载 :“朓字玄晖,少好学,有美名,文章清丽。

  ”“清发”是指谢朓的诗风清丽隽逸。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二句,是从共同的志趣、理想和抱负写二人的友谊之深。

  意思是说:我们俩都怀有超逸的兴致和抱负,几乎想要飞上青天去摘取明月照亮黑暗的现实。

  这里,一个“俱”字,联贯主客,表示了二人理想的相近和豪迈气魄的相同;一个“揽”字,极度夸张而又轻巧自如,它说明诗人只有在明净如洗的“青天”中才能获得理想的自由,也为下句跌落现实之后的“不称意”作了铺垫。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二句,写面对黑暗现实所激起的愤懑和似水难断的哀怨。

  “抽刀断水”是比喻根本不可能实现的事 。

  “水更流”则是抽刀断水非但不能阻止流水,而且水流受阻后会更加急迫的意思。

  暗示明知不能为而为之,只能更痛苦。

  这一句是为“举杯消愁愁更愁”句取喻,以作抒情咏志的铺垫。

  “举杯消愁愁更愁”一句是正面坦露情怀。

  这里,“举杯”的目的 ,本为“消愁”,但是酒落愁肠 ,不但不能“消愁”,相反却激起更多的愁绪,使“愁更愁”。

  这两句中的比喻不仅奇妙生动 ,而且极富于哲理,表明诗人的狂放不羁虽然不受封建礼教的约束,却还是受到清醒理智的严格制约的诗人实际上还是不能摆脱现实的纷扰。

  诗的最后两句“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既有对过去总结,又有为自己设计未来的意思。

  诗人回首“昨日”,痛感人生的“不称意”;放眼“今日”,烦忧不堪,不平满目;于是,他决心与世决绝,从此浪迹江湖。

  表现了诗人难能可贵的叛逆与反抗的精神。

  尽管李白的“明朝散发弄扁舟”里也含有某种消极避世的思想成份,但其中所绘写的放浪不羁之态和与世决绝之语,实为诗人的愤极之语,并非赌咒发誓之言。

  李白晚年…

  描写名人的诗句

  杜甫 《饮中八仙歌》 知章骑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中眠。

  汝阳三斗始朝天,道逢曲车口流涎, 恨不移封向酒泉。

  左相日兴费万钱, 饮如长鲸吸百川,衔杯乐圣称避贤。

  宗之潇洒美少年,举觞白眼望青天, 皎如玉树临风前。

  苏晋长斋绣佛前, 醉中往往爱逃禅。

  李白一斗诗百篇, 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 自称臣是酒中仙。

  张旭三杯草圣传, 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

  焦遂五斗方卓然,高谈阔论惊四筵。

  《饮中八仙歌》是一首别具一格,富有特色的“肖像诗”。

  八个酒仙是同时代的人,又都在长安生活过,在嗜酒、豪放、旷达这些方面彼此相似。

  诗人以洗炼的语言,人物速写的笔法,将他们写进一首诗里,构成一幅栩栩如生的群像图。

  八仙中首先出现的是贺知章。

  他是其中资格最老、年事最高的一个。

  在长安,他曾“解金龟换酒为乐”(李白《对酒忆贺监序》)。

  诗中说他喝醉酒后,骑马的姿态就象乘船那样摇来晃去,醉眼朦胧,眼花缭乱,跌进井里竟会在井里熟睡不醒。

  相传“阮咸尝醉,骑马倾欹,人曰:‘个老子如乘船游波浪中’”(明王嗣奭《杜臆》卷一)。

  杜甫活用这一典故,用夸张手法描摹贺知章酒后骑马的醉态与醉意,弥漫着一种谐谑滑稽与欢快的情调,维妙维肖地表现了他旷达纵逸的性格特征。

  其次出现的人物是汝阳王李琎。

  他是唐玄宗的侄子,宠极一时,所谓“主恩视遇频”,“倍比骨肉亲”(杜甫《赠太子太师汝阳郡王琎》),因此,他敢于饮酒三斗才上朝拜见天子。

  他的嗜酒心理也与众不同,路上看到?车(即酒车)竟然流起口水来,恨不得要把自己的封地迁到酒泉(今属甘肃)去。

  相传那里“城下有金泉,泉味如酒,故名酒泉”(见《三秦记》)。

  唐代,皇亲国戚,贵族勋臣有资格袭领封地,因此,八人中只有李琎才会勾起“移封”的念头,其他人是不会这样想入非非的。

  诗人就抓着李琎出身皇族这一特点,细腻地描摹他的享乐心理与醉态,下笔真实而有分寸。

  接着出现的是李琎之。

  他于天宝元年,代牛仙客为左丞相,雅好宾客,夜则燕赏,饮酒日费万钱,豪饮的酒量有如鲸鱼吞吐百川之水,一语点出他的豪华奢侈。

  然而好景不长,开宝五载适之为李林甫排挤,罢相后,在家与亲友会饮,虽酒兴未减,却不免牢骚满腹,赋诗道:“避贤初罢相,乐圣且衔杯,为问门前客,今朝几个来?”(《旧唐书·李琎之传》)“衔杯乐圣称避贤”即化用李琎之诗句。

  “乐圣”即喜喝清酒,“避贤”,即不喝浊酒。

  结合他罢相的事实看,“避贤”语意双关,有讽刺李林甫的意味。

  这里抓住权位的得失这一个重要方面刻画人物性格,精心描绘李琎之的肖像,含有深刻的政治内容,很耐人寻味。

  三个显贵人物展现后,跟着出现的是两个潇洒的名士崔宗之和苏晋。

  崔宗之,是一个倜傥洒脱,少年英俊的风流人物。

  他豪饮时,高举酒杯,用白眼仰望青天,睥睨一切,旁若无人。

  喝醉后,宛如玉树迎风摇曳,不能自持。

  杜甫用“玉树临风”形容宗之的俊美丰姿和潇洒醉态,很有韵味。

  接着写苏晋。

  司马迁写《史记》擅长以矛盾冲突的情节来表现人物的思想性格。

  杜甫也善于抓住矛盾的行为描写人物的性格特征。

  苏晋一面耽禅,长期斋戒,一面又嗜饮,经常醉酒,处于“斋”与“醉”的矛盾斗争中,但结果往往是“酒”战胜“佛”,所以他就只好“醉中爱逃禅”了。

  短短两句诗,幽默地表现了苏晋嗜酒而得意忘形,放纵而无所顾忌的性格特点。

  以上五个次要人物展现后,中心人物隆重出场了。

  诗酒同李白结了不解之缘,李白自己也说过“百年三万六千日,一日须倾三百杯”(《襄阳歌》),“兴酣落笔摇五岳”(《江上吟》)。

  杜甫描写李白的几句诗,浮雕般地突出了李白的嗜好和诗才。

  李白嗜酒,醉中往往在“长安市上酒家眠”,习以为常,不足为奇。

  “天子呼来不上船”这一句,顿时使李白的形象变得高大奇伟了。

  李白醉后,更加豪气纵横,狂放不羁,即使天子召见,也不是那么毕恭毕敬,诚惶诚恐,而是自豪地大声呼喊:“臣是酒中仙!”强烈地表现出李白不畏权贵的性格。

  “天子呼来不上船”,虽未必是事实,却非常符合李白的思想性格,因而具有高度的艺术真实性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杜甫是李白的知友,他把握李白思想性格的本质方面并加以浪漫主义的夸张,将李白塑造成这样一个桀骜不驯,豪放纵逸,傲视封建王侯的艺术形象。

  这肖像,神采奕奕,形神兼备,焕发着美的理想光辉,令人难忘。

  这正是千百年来人民所喜爱的富有浪漫色彩的李白形象。

  另一个和李白比肩出现的重要人物是张旭。

  他“善草书,好酒,每醉后,号呼狂走,索笔挥洒,变化无穷,若有神助”(《杜臆》卷一)。

  当时人称“草圣”。

  张旭三杯酒醉后,豪情奔放,绝妙的草书就会从他笔下流出。

  他无视权贵的威严,在显赫的王公大人面前,脱下帽子,露出头顶,奋笔疾书,自由挥洒,笔走龙蛇,字迹如云烟般舒卷自如。

  “脱帽露顶王公前”,这是何等的倨傲不恭,不拘礼仪!它酣畅地表现了张旭狂放不羁,傲世独立的性格特征。

  歌中殿后的人物是焦遂。

  袁郊在《甘泽谣》中称焦遂为布衣,可见他是个平民。

  焦遂喝酒五斗后方有醉意,那时他更显…

  关于醉的诗句

  金陵酒肆留别李白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劝客赏。

  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

  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少年行李白 五陵年少金市东,银鞍白马度春风。

  落花踏尽游何处,笑入胡姬酒肆中。

  水调歌头 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抵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偏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轻叩诗歌的大门总结范文

  活动总结,我们都已经写啦。

  我们都是这样写的:先写这次活动我们是怎么开展的,因为我们老师先是叫我们去学校的图书阅览室界有关诗歌的书,然后摘抄自己喜欢的诗歌,我们还举办了诗歌朗诵会,所以就主要写了活动的收获。

  这是我的活动总结: 为了很好地进行本次综合性学习:轻叩诗歌的大门,老师特地带领我们去图书阅览室借阅了有关诗歌的书回来,让我们用心品读。

  老师告诉我们:诗歌对于一个人的影响力,甚至一个世界文学界的影响力是巨大的。

  所以说:我们务必要认真读诗歌,有感情的朗读诗歌,多收集诗歌,还可以增长我们的见识。

  通过这一次综合性学习,我们不仅学到了很多诗歌,还学会了诗歌的分类,这样更有助于我们学习诗歌,也收集了很多有关诗歌的故事,更重要的是,我们学会了自己写诗歌,因为是个充满了诗情画意,充满了自己的渴望,在诗歌里,我们可以放飞自己的心灵,我们的思维可以跳跃,我们的想象力得到了丰富的伸展,我们可以在诗歌里表达自己的渴望与情感。

  我们也还学会了如何理解诗歌,读诗歌的方法:1.理解词语的意思 2.联系生活实际 3.想象画面 4.各种诗歌做对比。

  所以说,这一次综合性学习对我们的知识增长有了很大的帮助,我们也有了放飞想象的方法,那就是写诗歌。

  这是一个让我们难忘的综合性学习,因为它可以影响我们一生。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诗句赏析!

  苏轼《水调歌头》赏析 苏轼《水调歌头》赏析 袁行霈 原词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词前小序说:“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丙辰,是北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

  当时苏轼在密州(今山东诸城)做太守,中秋之夜他一边赏月一边饮酒,直到天亮,于是做了这首《水调歌头》。

  在大自然的景物里,月亮是很有浪漫色彩的,她很能启发人的艺术联想。

  一钩新月,会让人联想到初生的萌芽的事物;一轮满月,会让人联想到美好的圆满的生活;月亮的皎洁,又会让人联想到光明磊落的人格。

  在月亮身上集中了人类许多美好的理想和憧憬。

  月亮简直被诗化了!苏轼是一个性格很豪放、气质很浪漫的人。

  当他在中秋之夜,大醉之中,望着那团圆、婵娟的明月,他的思想感情犹如长了翅膀一般,天上人间自由地飞翔着。

  反映到词里,遂形成了一种豪放洒脱的风格。

  上片一开始就提出一个问题:明月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有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苏轼把青天当做自己的朋友,把酒相问,显示了他豪放的性格和不凡的气魄。

  这两句是从李白的《把酒问月》中脱化而来的,李白的诗说:“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不过李白这里的语气比较舒缓,苏轼因为是想飞往月宫,所以语气更关注、更迫切。

  “明月几时有?”这个问题问得很有意思,好像是在追溯明月的起源、宇宙的起源;又好想是在惊叹造化的巧妙。

  我们从中可以感到诗人对明月的赞美与向往。

  接下来两句:“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把对于明月的赞美与向往之情更推进了一层。

  从明月诞生的时候起到现在已经过去许多年了,不知道在月宫里今晚是一个什么日子。

  诗人想象那一定是一个好日子,所以月才这样圆、这样亮。

  他很想去看一看,所以接着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他想乘风飞向月宫,又怕那里的琼楼玉宇太高了,受不住那儿的寒冷。

  “琼楼玉宇”,语出《大业拾遗记》:“瞿乾佑于江岸玩月,或谓此中何有?瞿笑曰:‘可随我观之。

  ’俄见月规半天,琼楼玉宇烂然。

  ”“不胜寒”,暗用《明皇杂录》中的典故:八月十五日夜,叶静能邀明皇游月宫。

  临行,叶叫他穿皮衣。

  到月宫,果然冷得难以支持。

  这几句明写月宫的高寒,暗示月光的皎洁,把那种既向往天上又留恋人间的矛盾心理十分含蓄地写了出来。

  这里还有两个字值得注意,就是“我欲乘风归去”的“归去”。

  飞天入月,为什么说是归去呢?也许是因为苏轼对明月十分向往,早已把那里当成自己的归宿了。

  从苏轼的思想看来,他受道家的影响较深,抱着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又喜欢道教的养生之术,所以常有出世登仙的想法。

  他的《前赤壁赋》描写月下泛舟时那种飘飘欲仙的感觉说:“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也是由望月而想到登仙,可以和这首词互相印证。

  但苏轼毕竟更热爱人间的生活,“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与其飞往高寒的月宫,还不如留在人间趁着月光起舞呢!“清影”,是指月光之下自己清朗的身影。

  “起舞弄清影”,是与自己的清影为伴,一起舞蹈嬉戏的意思。

  李白《月下独酌》说:“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苏轼的“起舞弄清影”就是从这里脱胎出来的。

  这首词从幻想上天写起,写到这里又回到热爱人间的感情上来。

  一个“我欲”、一个“又恐”、一个“何似”,这中间的转折开阖,显示了苏轼感情的波澜起伏。

  在出世与入世的矛盾中,他终于让入世的思想战胜了。

  “明月几时有?”这在九百年前苏轼的时代,是一个无法回答的谜,而在今天科学家已经可以推算出来了。

  乘风入月,这在苏轼不过是一种幻想,而在今天也已成为现实。

  可是,今天读苏轼的词,我们仍然不能不赞叹他那丰富的想象力。

  下片由中秋的圆月联想到人间的离别。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转和低都是指月亮的移动,暗示夜已深沉。

  月光转过朱红的楼阁,低低地穿过雕花的门窗,找着屋里失眠的人。

  “无眠”是泛指那些因为不能和亲人团圆而感到忧伤,以致不能入睡的人。

  月圆而人不能圆,这是多么遗憾的事啊!于是诗人埋怨明月说:“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明月您总不该有什么怨恨吧,为什么老是在人们离别的时候才圆呢?这是埋怨明月故意与人为难,给人增添忧愁,却又含蓄地表示了对于不幸的离人们的同情。

  接着,诗人把笔锋一转,说出了一番宽慰的话来为明月开开脱:“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人固然有悲欢离合,月也有阴晴圆缺。

  她有被乌云遮住的时候,有亏损残缺的时候,她也有她的遗憾,自古以来世上就难有十全十美的事。

  既然如此,又何必为暂时的离别而感到忧伤呢?这几句从人到月,从古到今,作了高度的概况,很有哲理意味。

  词的最后说:“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婵娟”是美好的样子,这里指嫦娥,也就是代指明月。

  …

  关于优美、自由、潇洒的诗句有哪些?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转载请注明:

赞 0
分享海报
版权声明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文章地址:升学知识网 » 关于优美、自由、潇洒的诗句有哪些?及资料详情描述
图片正在生成中,请稍后...

周四

09/18

关于优美、自由、潇洒的诗句有哪些?及资料详情描述

关于优美、自由、潇洒的诗句有哪些?1、别

登录

记住我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