逢甲大学校门口。(中评社 资料照) 杨志诚。(中评社 方敬为摄) 中评社台中7月8日电(记者 方敬为)针对台湾政治生态,逢甲大学公共政策研究所前所长杨志诚接受中评社访问表示,目前是“在野力量缺乏、执政权力扩张”的情况,因为二大在野党中国国民党与台湾民众党,前者战斗力不足,后者不成气候,皆无法制衡民进党,台湾政治发展很可能走向一党独大。
至于蓝白合作能否翻转现况?杨志诚认为,两党有共同利害目标,短期合作有助益,但若要长期发挥成效,制衡绿营扩张,则需要理念上的结合,不过,两党的政治主张不符,难保长期合作立基,假如无法取得最大公约数,蓝白合作无法促成长远影响力,蓝白共同抗衡绿,不易。
杨志诚,美国加州大学圣塔芭芭拉校区政治科学博士,曾任逢甲大学公共政策研究所所长,研究专长包括两岸关系、全球化研究。现为逢甲大学公共政策研究所、东海大学政治系兼任教授。
谈到台湾政局发展,杨志诚表示,蔡政府在没有对手情况下,走向民进党独大趋势,这对民主政治而言,非常不健康,站在全民福祉的立场,他实在不愿意见到国民党泡沫化,一来是民主政治要正常运作,应该要有足够挑战力的在野党,对执政党制衡,同时也要有知识能力对其政策加以监督。
二来,当整个政治体系缺乏足够的监督力量时,执政党因为没有外在压力,很可能就会形成内部资源分配的派系斗争。杨志诚说,内部斗争除了会弱化执政党的竞争力,导致执政无能之外,执政党人士甚至会极尽所能的往体系外扩大汲取资源,贪污腐化必然而起。
杨志诚指出,从台湾整体的政治生态来看,一旦国民党泡沫化,想要再形成另一个有监督能力的反对党,不仅阻力甚大,费时亦长,以台湾的政治生态及公民社会机制的不成熟,想要达到势力平衡的民主体制可能会变得遥遥无期,至于有些人期待台湾民众党崛起制衡,他认为,难度甚高。
杨志诚说,民众党主席、台北市长柯文哲,很大程度是透过民粹主义攻占政治版图,民粹主义成功的立基点在于,以广大人民的福祉为考量下操作,而且必须将其转化成具体政策的号召,但从柯从政的态度来看,其出发点缺乏爱心和公心,若不深刻反省和调整参政模式,民众党就算能兴起于一时,最终也是跟新党、亲民党和正面临危机的国民党一样,长期下来将走向泡沫化。
至于蓝白合作能否制衡绿?杨志诚认为,两党政治立场不一,合作所发挥成效有限,在短期议题合作可以有着力点,但长期而言则相对困难,蓝白仍需强化自我,才是正道。
杨志诚表示,跨党合作最担心碰上政治权力分配意见分歧,尤其是政治立场相异的党派更是如此,他说,2004大选国民党、亲民党“连宋配”,本来声势长红,民调表现高,却仍输给陈水扁,外界多认为是受两颗子弹影响,其实子弹是其次,主要是当时蓝橘都认为势在必得,两方人马在选前就上演权力卡位战,但双方无共识,分别牵动旗下支持者,最后导致选票分散。泛蓝政党合作如此,蓝白合作更困难。
回过头来,杨志诚认为,目前要与民进党抗衡,具有一定规模的国民党仍较有机会,目前国民党面临客观形势严厉的挑战和考验,现任党主席江启臣也有所意识,只不过,蓝营长期在历代强人的庇佑之下,失去了自我独立思考和自我培育的智能,总是存着“萧规曹随”的惯性思维,不能体会时代的演进,这也是之所以江在改革之路,受到党内层层阻碍的原因。
杨志诚表示,国民党上下必须展开思维翻转的工程,尤其是对于党中央团队的领导必须团结一致,同时要面对台湾人民的声音,蓝营必须学习在台湾的社会建立竞争基础,不能再只是站在两岸关系的架构上运作,现阶段必须先争取台湾社会的认同,才有办法扩增政治板块。
此外,杨志诚说,国民党的战术规划与运作,必须做到组织改造,实践“群策群力”,以达到资源整合,国民党最让人诟病之处在于“内斗内行”,但现实上,蓝营没有执政就无权力和资源可分配,斗争在现阶段无意义可言,国民党人应有所自知。假如国民党无力重振,民众党势力不成,台湾民主政治发展短期内不慎乐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