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学知识网

扫描二维码在手机上浏览

王国维人生三境界(王国维人生三境界是哪三境界)介绍与资料详情

  相关推荐

  王国维人生三境界

  “人生三境界”语出王国维《人间词话》。第一境界是“立”、第二境界是“守”、第三境界是“得”。第一境界是立志、是下决心,只有具备了这个条件才会有第二、第三境界。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王国维人生三境界,欢迎阅读。

  王国维人生三境界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回头蓦见,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此等语皆非大词人不能道。然遽以此意解释诸词,恐为晏、欧诸公所不许也。”

  这是王国维《人间词话》第二十六条中一段广泛传颂的精妙文字。

  王国维(1877-1927),浙江海宁人,是我国二十世纪非常杰出的人文科学大师,他创立的意境说美学体系,不仅在当时的中国独领风骚,也是领先于当时世界人文科学领域的伟大学术成果。他的名著《人间词话》,至今仍是学习研究美学的经典读本。

  王国维通过深入思索和仔细琢磨,悟出了每个人成就大事业都要经历的几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混沌迷茫,不知前路在何方。第二阶段是在上下而求索,历尽艰苦磨难而不悔,开始见到曦微的曙光。第三阶段是豁然开朗,终于找到了事业成功的钥匙,顿时感到,答案原先以为远在天边,实则近在眼前。这三个阶段,可以概括为迷惘—求索—顿悟,细细品味,真是人生事业成功无法逾越的三个阶段,从哲学角度讲,就是人生事业成功必然经历的客观规律。

  找到这个规律是可贵的,但能寻到这个规律的人,世上不会只有王国维一人。不少学者认为,外国人尼采在谈到通向智慧之路时,指出要经过三个阶段:合群时期、沙漠时期和创造时期。具体语言不同,却与王国维之卓见有异曲同工之妙。我以为,王国维之过人之处,在于他洞悉了这个规律之后,未用自己的语言予以解析,而是极其自然并巧妙地运用了中国三篇古典诗词里脍炙人口的经典句子,非常生动形象地阐释了这三个阶段的不同特点。谈到笫一阶段时,他引用了晏殊《蝶恋花》中的句子;第二阶段则引用柳永《蝶恋花》中的句子;第三阶段,引用的是辛弃疾《青玉案》中的句子。

  这三段名句,被王国维信手拈来,赋予它们全新的含意,贴切生动地描绘了人们这三个阶段的思想感受与心路历程。可见,王国维精通中国古典诗词,阅读过大量作品,并烂熟于心,故能准确地选用其中思维特征与艺术形象最恰当的传世名句,寥寥数语,就点透了三种境界,给人留下了难以忘怀的深刻印象。真可谓不着一字,尽得风流。同时,使得此三境界之说富有鲜明中国特色与浓郁的艺术氛围,别人难以复制和摹仿,这才是王国维最了不起的地方!

  作为一位富有创新精神的学术大师,人生三境界说确实鹤立鸡群,登上了高峰,对确立他在美学界的泰斗地位,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王国维知识渊博,晓古通今,学贯中西。但有时也会百密一疏,出现差错。王国维熟读唐宋诗词,写作时大量引用诗词中名句名段,有时就会出现一些引文上的错误。即以上述引语来看,也有两处错字:第三境中引用辛弃疾《青玉案》时,“蓦然回首”误写为“回头蓦见”;“那人却在”误写“那人正在”。虽是引文小疵,但作为学者大家,严谨态度有时也会打点折扣,此可谓人无完人。

  最令人扼腕的,是王国维不幸的结局。他虽然从理论上通晓做事业乃至做人都要不怕艰难,朝着一个目标坚持奋斗,最终必赢得光明与成功。但在实际处世做人之时,最后居然违拗了自己发现并倡导的成功理论与创新精神,在生活里遇到不顺心、不理解的社会风潮与动荡时,禁不住精神上的压力,在五十岁那年投湖自尽,令众人震惊而痛心不已。

  看来,自己创立了科学新颖的学说理论,却不能从自己的行动上去实践验证,反而反其道行之,这真是大学问家莫大的悲剧。王国维的短促一生昭告我们,创立新的学说是可贵的,更重要的还在于去实践。一旦理论与实践脱节,人生悲剧就不可避免。人在遇到厄难时,不应动摇退缩,而应衣带渐宽终不悔,唯有如此,才可能在灯火阑珊处看到瑰丽的希望与辉煌,引导我们更加坚定乐观地生活下去,奋斗下去。

  王国维励志人物故事

  国学大师王国维学问精湛,但长相实在让人难以恭维。

  语言大师王力曾这样描述王国维:“留着辫子,戴着白色棉布瓜皮小帽,穿长袍,勒一条粗布腰带,一个典型的冬烘先生的模样。”鲁迅先生亦曰:“要谈国学,王国维才算一个研究国学的人物。”同时他又恨铁不成钢地说:“老实得像火腿一样。”

  然而,就是这样的一位“冬烘先生”,却在短短的二十余年时间里,先后在哲学、史学、美学、文学、伦理学、文字学、考古学、心理学、词学、曲学、红学、金石学等多个学科领域取得一流的成就,一举奠定了中国现代学术的基石,成为中国乃至东亚的顶级学术大师。王国维生来就是做学问的料。他天性忧郁,羸弱多病,少时即沉湎书海。早年留学日本时,一天到晚都在看书、写东西,最要命的是随地吐痰。他的屋子里除了书,什么也没有。一次,朋友要借便所一用,他大方地指着园子说:“请便。”

  王国维从不主动与人接触。偶有应酬,便实属难得。有一年,清华教职工在工字厅聚餐。一位作家夹了一块海参,刚要入口,忽听得邻座有人喊:“看!王国维!”举目望去,只见校长曹云祥对面坐一老头:清瘦而微须,红顶小帽,青马褂,最是那小辫子和玄色扎腰极引人注目。老者谦恭而拘谨地呆坐无语。满室的人都在喧闹笑谈,唯有他是安静的、沉默的。除偶尔动一下筷子外,他什么也不理会。校长不断地向他问话,他只是微笑、点头,并不作答。饭后,大家进行各种游戏——清唱、谐谈,唯独不见他。这次聚会后,人们在各种应酬场合再也没看到他的身影。

  王国维常年隐于纸堆,一头扎进学问,全然不知外界。王国维家孩子多,有几个年幼不懂事的常追着他嬉戏打闹。从后院追到前院,再从前院追到后院,一直追到书房。从书房这角追到那角,最后缠倒在他膝下。可是王国维始终拿着一本书,绕着屋子退避。退了半天,眼睛始终不离书。许久之后,家人回来,将顽童支走,他才得以坐下安心读书。

  王国维不谙俗务,平日里只做学问,不问家务。他身上从来不带钱,薪水也是家人代领。王国维写得一手好字,不断有人登门求字,他却懒得动笔。一次,一位朋友请他为一位老寿星题字,他当即说:“这是应酬,我没工夫。”说罢,扭头就走。王国维性格内敛,心境枯寂,但偶尔也会露一下棱角,说一句:“我研究的成果是无可争议的。”

  清朝灭亡后,全中国仅剩下两根著名辫子,一根在北大,一根在清华。北大的是辜鸿铭,清华的是王国维。清廷在的时候,王国维曾将辫子剪去,但清廷亡后,王国维却将辫子留了起来,而且是永远地留着。一次,夫人替他梳辫子时问他:“都这时候了,你还留这东西做什么?”王国维一本正经地作答:“正是到了这时候了,我还剪它做什么?”

  【王国维人生三境界】相关文章:

  池莉:人生三境界08-06

  人生的境界_人生感悟10-06

  婚姻的三重境界_人生感悟10-26

  强大人生的最高境界09-21

  提升人生境界的书籍推荐09-23

  冯友兰人生四境界感悟07-12

  职场人生两大境界10-30

  崇高人生境界的名言推荐10-14

  HR的三大面试境界11-29

赞 0
分享海报
版权声明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文章地址:升学知识网 » 王国维人生三境界(王国维人生三境界是哪三境界)介绍与资料详情
图片正在生成中,请稍后...

周四

10/02

王国维人生三境界(王国维人生三境界是哪三境界)介绍与资料详情

相关推荐 王国维人生三境界 “人生三境界”语出王国维《人间词话》。第一境界是“立”、第二境界是“守”、第三境界是“得”。第一境界是立志、是下决心,只有具备了这个条件才会有第二、第三境界。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王国维人生三境界,欢迎阅读。 王国维人生三境界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

登录

记住我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