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千所大学中,那些我们早已经耳熟能详的带有“985”、“211”标签的大学,一直以来都是一流名校的代表。拥有这两个标签的大学,在整体实力、师资力量、发展资源和社会就业认可度上都超出其他高校许多,因此每年都是众多考生咬牙冲刺、挤破头也想要进入的地方。
985、211高校在我国一直以来都是响当当的招牌标签,无论在校还是就业,都代表着最高的认可度。985工程指的是自1998年至今一直实施的重点支持清华、北大等一众高校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和高水平大学的政策;211工程则指面向21世纪重点建设的百所左右高等学校及一批重点学科的政策。然而如今,当这个已经“辉煌”许久的标签闪耀在人们心中多年之后,出现了一个新的三字标签——那就是“双一流”。双一流并不指的就是所有的985、211大学,而是一个新的定义,并且逐渐替代985、211,成为择校的新选择和新趋势,一次你高三考生一定要关注起来!
所谓双一流高校,就是将985、211及其他符合条件的重点建设项目统一纳入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除了老牌985、211高校,还有很多实力较强的双非大学也纷纷进入了这份名单。在17年双一流评选中,就有多达137所高校入选,比起112所211大学,足足多出了25所高校。也就是说,这些曾经没有什么“辉煌标签”的双非大学,如今被因为“双一流”标签被提上了一个档次。
双非高校中能够入选双一流大学的高校,都是实力不凡,并且具有鲜明办学特色的高校,个别双非大学更是在王牌专业领域拥有全国前列、碾压一众985高校的超强实力,如北京协和医学院、中央音乐学院、中央戏剧学院、外交学院和中国科学院大学等。在以往,这些在业界名气和实力甚至可以排在全国前几的双非大学没有985、211标签,但是一样具有不可忽视的办学实力,如今跻身进入双一流名单,也算是实至名归。除此之外,还有南京邮电大学、天津工业大学、成都理工大学、首都师范大学等等多所排名比较靠前,王牌学科实力不凡的双非高校也进入双一流名单,都成为了考生需要更加注意的高校对象。
但是,虽说985、211标签已经在被逐渐淡化,双一流将成为新趋势,但是不可否认,社会认可度还将长期以985、211大学作为标准。如今不少大企业招聘时依然有985、211学历毕业生的硬性要求,甚至在保研的部分一流高校中也有本科来自211大学的明确规定。并且,新晋的双一流双非大学虽然实力不弱,但对比一众985、211老牌名校当然还是存在不可忽视的差距,相比下还是显得有些稚嫩,毕竟名校深厚的底蕴绝非短期之内就能被轻松赶上,高校之间的实力差距也绝非一个标签就能抹平。
不过,双一流逐渐取代211和985,目的正在于灵活促进高校间的不断提高自身办学实力、在竞争中不断前进,正是大势所趋,因此考生和家长们一定不能轻视。仔细想想,相比铁打不动的985大学,影响较大的应该是一些末流211高校。在实力已经与一些双非双一流高校相差不大的情况下,末流211大学是否存在了一定的危机感呢?考生又该有什么样的择校趋势变化呢?让我们拭目以待。